本帖最后由 太極熊 于 2015-7-8 09:29 編輯
u=1878345751,3785445996&fm=15&gp=0.jpg (14.32 KB, 下載次數: 104)
下載附件
黃文華:用3D打印為患者量體裁衣
2015-7-8 09:27 上傳
在學生眼里,他是一名良師,也是益友;在團隊的眼里,他是一名好領頭人,也是好搭檔;在學術面前,他是一名刻苦攀登的學生,也是一名收獲了成功的科學家。他就是南方醫(y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黃文華教授。
3D打印技術的來臨,將媲美電腦時代的興起。目前,3D打印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為一項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技術,3D打印技術也將給醫(yī)療行業(yè)帶來深遠的影響。馳騁于這一領域的黃文華教授成為佼佼者之一。
黃文華教授介紹說,在矯形外科、頜面外科等領域經常要用到假體與內植物。受限于患者病情的個體差異,現有醫(yī)療資源不能完全意義的滿足每一個個體的需要,常常導致患者沒有合適的假體及內植物,從而影響了手術效果。因此,“個性化定制地假體與內植物更能符合精準醫(yī)療的要求”,黃文華教授說到。而金屬3D打印技術的出現給外科植入物的個性化應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過個性化的三維設計實現了結構優(yōu)化,結合快速成型技術生成個性化成品,精簡了工藝制作流程,而且還可以回避傳統制造工藝的限制。
目前國內外已將3D打印技術廣泛應用于頭顱、頜面部、關節(jié)、義齒等損傷修復的假體與內植物的個性化制作,未來醫(yī)學3D打印應用的中心將圍繞患者的治療需求來設計,為患者“量體裁衣,度身定做”,打印臨床需求的植入物,快速應用于臨床。黃文華對此充滿信心。
“生物3D打印是3D打印技術研究中最前沿、最具有價值的領域,可以為醫(yī)學研究和再生治療打印功能性人體組織和器官!闭f起自己的研究領域,黃文華滔滔不絕,“生物3D打印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各種活細胞混合液構成的‘生物墨水’,打印過程其實就是細胞在生物材料支架上一層層構成3D結構的組織。目前國外學者已成功打印出耳朵、鼻子、微型人體腎臟、肝臟等器官!
說到3D打印技術給醫(yī)療行業(yè)以及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黃文華表示,“器官來源一直以來阻礙著移植醫(yī)學的發(fā)展,目前器官來源主要靠捐贈,但社會上的器官捐贈又是杯水車薪,而且捐贈的器官還存在著的移植排斥反應,常常導致移植失敗。利用患者自身的干細胞打印出移植所需的器官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秉S文華說,雖然生物打印仍處于研究和測試階段,但是前景頗為光明,器官的3D打印將來可以終結器官捐贈的歷史。
作為南方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院長、人體解剖全國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廣東省3D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盟副理事長,黃文華致力于3D打印技術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整合高校各個領域優(yōu)勢資源(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計算機技術),走集群發(fā)展之路。他認為,如果能整合高校各附屬醫(yī)院醫(yī)學3D打印的研究資源,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進行緊密結合,并應用于教學與臨床,就可以真正實現基礎與臨床相結合,基礎服務于臨床。
為此,黃文華教授團隊做了很多實際努力:開發(fā)了人體解剖器官的3D打印模型取代傳統的尸體標本進行教學,緩解解剖教學資源短缺的窘境;成立醫(yī)學3D打印服務平臺,面向公共服務,使3D打印技術服務于社會;3D打印技術在外科手術上也取得突破,2014年與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合作,結合3D打印在腹腔鏡下成功實施世界首例髖臼骨折整復內固定術。2015年,黃文華教授團隊又與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方馳華教授合作完成國內首例復雜肝精確切除術。
黃文華表示,目前,3D打印在醫(yī)學的應用仍只是其應用前景的冰山一角,未來將進入醫(yī)學生物3D打印的時代,3D打印技術將成為改變未來世界新的創(chuàng)造性科技,使人類即將進入“點擊制造”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