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ar是一家位于倫敦的英國初創(chuàng)公司,專注于 3D 打印奢華手表的設計和生產。Apiar 創(chuàng)始人 Sam White 和 Matt Oosthuizen 擁有工業(yè)設計、機械工程和大規(guī)模增材制造 (AM) 領域的專業(yè)背景,他們正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優(yōu)化這些手表的生產流程,并致力于提升產品的適應性和持續(xù)變化性。
1.png (217.5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0:56 上傳
△Apiar完成的 Gen 1.0 手表,采用 3D 打印部件。來源:Apiar(所有圖片)
制表業(yè)最初只是兩位工程師的愛好,卻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利用增材制造技術徹底革新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生產模式。盡管懷特(White)和Oosthuizen希望增材制造技術能夠推動整個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但從車間生產來看,制表業(yè)仍然相對傳統(tǒng)。Apiar成立于2022年,其使命是將3D打印技術引入制表業(yè),旨在為奢侈品消費者打造獨特、可持續(xù)且輕巧的配飾。
然而,由于Apiar最初只是兩人基于愛好的兼職項目,因此沒有自己的工廠或設備。因此,White和Oosthuizen必須回答許多初創(chuàng)制造商面臨的一個問題:一家公司如何在沒有自有車間的情況下,進行生產流程? Apiar專注于在岸外包,在150英里半徑范圍內尋找行業(yè)合作伙伴來完成這項工作。這條本地供應鏈降低了運輸成本,并使Apiar能夠與供應商建立密切的溝通和合作關系。這種緊密的距離和公司之間建立的信任,簡化了其主要在外部運營的工作流程。
外包生產
手表的內部組件通常是標準化的,許多制造商會從瑞士或英國外包零件。因此,創(chuàng)始人的想法并非徹底改造標準手表,而是利用增材制造技術 (AM) 生產以前無法制造的復雜設計的新表殼和框架。AM 技術不僅使 Apiar 能夠完成這一使命,還能以非傳統(tǒng)的高效方式為奢侈品市場小批量生產此類手表。
設計工作完全由 Apiar 內部完成,Apiar使用了 Netfabb、Rhinoceros 3D 和Autodesk Fusion 軟件。其首款手表 Invenire v1.0 的設計和原型制作均采用 Fusion 和 Netfabb 的生成設計和體積網格技術。Invenire v1.0 采用了螺旋形、六邊形和 X 形網格。Apiar 希望其手表能夠通過 3D 打印技術獲得良好的辨識度,因此所有圖案都特意清晰可見。
2.jpg (40.0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0:56 上傳
△Invenirev1.0 手表表殼采用螺旋形、六邊形和 X 形網格,清晰可見,因此可以識別出手表是 3D 打印的。
隨后,Apiar公司生產了限量版Invenire ERB 手表系列,不帶任何格紋,完全采用 Fusion 的 CAD 功能進行設計。在其第二款手表系列 Gen 1.0 中,Apiar 受衍生式設計的啟發(fā),出于美學考慮,轉而采用手工設計方法。該公司的目標是為這款手表打造一種視覺上奢華、輕巧耐用的設計。這些有機美觀的結構首先在 Rhinoceros 3D 中創(chuàng)建,然后傳輸到 Fusion,利用 CAD 設計手表的其余部分。
Apiar 與合同制造商ApexAdditive Technologies在整個手表部件的金屬 3D 打印過程中緊密合作。在為 Apiar 生產零件時,該公司使用其內部激光粉末床熔融 (LPBF) RenishawAM 500 機器和專有的零件制造參數。Apex Additive 增材制造的四個關鍵手表部件包括:由鏤空表耳固定的背板、帶表盤的中殼、表冠以及舒適的帶表帶的表扣。所有部件均經過熱處理,并采用 23 級鈦合金制成,重量輕且堅固耐用。
零件離開構建板后,精加工工藝因產品而異。當想要為打印表面創(chuàng)建啞光效果時,零件會經過噴砂處理。對于高拋光或拉絲效果的零件,它們會被送到位于伍斯特郡的五軸 CNC 加工工廠Silvey Engineering,在那里它們會被加工成反映傳統(tǒng)拋光手表飾面的效果。Silvey Engineering 還為產品加工密封槽和其他關鍵接口,因此組裝后的手表是防水的。然后,這些零件會經過制表業(yè)慣用的手工精加工工藝,可為打印表面提供更高質量的拋光。對于最終組裝和質量保證,該公司與手表服務公司Horologium Limited 合作。該公司還與Watch ToolkitLtd.合作,后者為單個表殼提供表面精加工服務。
調整生產流程
英國手表市場規(guī)模在過去兩年里幾乎翻了一番,行業(yè)競爭也因此加劇。懷特表示,3D打印技術使Apiar能夠快速創(chuàng)新,并領先于市場快速發(fā)展的速度生產手表。懷特說:“對我們來說,好處是,一旦設計完成,就可以將它們放置在構建板上并有效擴展!
Apiar首先將機殼水平放置在Invenire打印平臺上,由于打印平臺與打印平臺上的多個接觸點需要重新打磨,打印部件總共需要大約七個小時的加工時間。
3.jpg (59.9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0:56 上傳
△1.0代表殼已裝夾在Silvey Engineering公司進行加工。由于Apiar與Apex Additive Technologies合作優(yōu)化了其手表部件的3D打印技術,加工時間已顯著縮短。
Apiar 開始生產 Gen1.0 時發(fā)現(xiàn),垂直放置機殼可以優(yōu)化生產流程。這樣一來,構建板上可以添加超過 25 個額外單元,而后期加工時間僅需一個半小時,從而加快并簡化了加工流程。3D 打印部件的總生產時間約為八小時。懷特補充道:“我們的重點是讓技術為我們服務!
Oosthuizen 表示,Apiar目前單次生產量可達 200 塊。這一批量大小與奢侈品市場需求息息相關,同時也經過了優(yōu)化,以提高增材制造工藝的效率。一次性生產 200 塊手表,能夠幫助公司填滿制造板,降低單位成本,并保持其質量標準。
除了更小的產量和新的設計可能性之外,Apiar 對增材制造技術的運用也支持了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每款手表都設計得輕巧且可持續(xù)。為了減少材料浪費,手表零件并非采用坯料加工而成,而是打印成近凈成形的部件。此外,在其最新的手表生產線上,只需從打印的部件上去除 0.75 毫米的材料即可形成產品的最終形狀。在運輸方面,Apiar 還與Magical Mushroom Co.合作,定制菌絲體包裝,作為塑料的可堆肥替代品。在能源消耗方面,該公司利用 Apex Additive Technologies 完全由核能驅動的設施,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減少碳足跡。
更小的批次,更快的生產
與量產手表相比,Apiar 的手表產量小得多,非常適合奢侈品生產——這使得增材制造成為比傳統(tǒng)制表工藝更優(yōu)的生產工藝。增材制造技術使 Apiar 能夠有效降低風險、糾正任何生產錯誤,并根據市場需求快速改進和發(fā)布產品。
4.jpg (44.9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昨天 20:56 上傳
△完工的 Gen 1.0 表殼,幾何形狀采用更手工的方式設計,既美觀又輕巧。
Oosthuizen 表示,與坯料加工相比,3D 打印技術讓 Apiar 能夠更好地控制產量。如果采用傳統(tǒng)機械加工方式,Apiar 的表殼需要足夠大的產量才能抵消五軸數控機床的設置時間和成本,而該公司此前發(fā)現(xiàn)這既困難又昂貴。雖然 Apiar 的手表零件仍然需要機械加工,但零件在機械加工過程中耗費的時間要少得多,加工過程也簡單得多。金屬 3D 打印的靈活性加上機械加工需求的減少,使 Apiar 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生產少量產品——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簡而言之,有了增材制造技術,任何數量都無所不能。
Apiar 通過與國內供應商建立穩(wěn)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優(yōu)化了其外部生產流程,利用增材技術控制產品設計和數量,并最大限度地縮短加工時間,從而提升了市場地位。在收到其他制表商關于其 3D 打印和原型制作流程的咨詢后,Apiar 致力于拓展業(yè)務,并將其增材生產知識分享給更廣泛的受眾。
最后,Oosthuizen 補充道:“我們希望開始幫助其他人實現(xiàn)他們的設計和夢想,幫助他們使用增材制造技術以極小的數量完成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