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4-10-7 12:54 編輯
2024年10月7日,南極熊獲悉,根據(jù)美國能源部的最新研究,科學家們成功應用中子成像技術,深入研究通過激光3D打印制造的新型超級合金的應力效應。這些高強度、高耐熱的金屬材料對于發(fā)電領域中使用的先進燃氣輪機等極端應用至關重要。
微信圖片編輯_20241007125011.jpg (118.76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2024-10-7 12:50 上傳
研究背景
傳統(tǒng)上,渦輪部件如熱氣通道在不同位置需要滿足不同的材料性能要求。為此,一種常見策略是將低成本的、低強化析出相含量的鎳基高溫合金與具有中/高強化析出相含量的高溫合金進行焊接。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滿足高溫區(qū)域的使用需求,又能在其他區(qū)域降低成本。然而,這種熔焊工藝通常會在材料界面處產(chǎn)生殘余應力,可能導致機械性能下降。此外,具有中/高強化析出相含量的高溫合金在焊接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差的焊接性,容易發(fā)生應變時效開裂問題。
微信圖片編輯_20241007125056.jpg (121.14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2024-10-7 12:51 上傳
增材制造,尤其是定向能量沉積(DED)技術,提供了制造復雜幾何結構和梯度材料的新途徑。與傳統(tǒng)的焊接方法相比,該技術可以更好地控制不同材料之間的成分過渡,從而減小殘余應力的影響并改善機械性能。通過從多個料斗中控制粉末混合,DED技術能夠在高溫合金之間實現(xiàn)成分梯度變化,優(yōu)化過渡層的數(shù)量、成分和厚度。
微信圖片編輯_20241007124401.jpg (291.95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2024-10-7 12:50 上傳
△成品和熱處理后的IN718/R41級單道薄壁樣品,激光行進方向可通過樣品表面與構建板平行的輪廓線觀察到
此次研究是由通用電氣、愛迪生焊接研究所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合作團隊共同開展的,團隊成功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Inconel 718和René 41合金,并且在制造過程中未發(fā)生開裂現(xiàn)象。該工藝采用激光逐層熔合金屬粉末形成所需形狀,但可能會在內部引入影響材料性能的應力。
為了準確評估這些應力,研究人員在ORNL的散裂中子源(SNS)和高通量同位素反應堆(HFIR)進行了中子成像實驗。這兩個設施均為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的用戶設施,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中子能夠有效穿透致密金屬,為內部結構提供詳細的洞察。
微信圖片編輯_20241007124415.jpg (211.09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2024-10-7 12:50 上傳
△(A)中子衍射實驗裝置;(B)安裝在樣品架上的三個成品樣品 1A、2A和3A以及三個熱處理半件 1B、2B和3B的近景圖
高溫合金殘余應力研究揭示制造參數(shù)影響與優(yōu)化
研究結果顯示,高溫合金中的殘余應力主要受制造參數(shù)(如激光停留時間和能量水平)的影響,遠大于金屬化學成分的影響。同時,研究表明,熱處理可以有效降低這些殘余應力,從而提升材料的整體性能。
微信圖片編輯_20241007125035.jpg (106.7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2024-10-7 12:50 上傳
△對于成品樣品,沿構建方向(從每個地圖的構建板側的距離)計算了平均的KAM值
該團隊利用SNS的VULCAN衍射儀和HFIR的MARS成像儀,測量了殘余晶格應變的分布,觀察了材料在不同加工階段的應力和成分變化。這些重要發(fā)現(xiàn)為行業(yè)利用3D打印技術開發(fā)更優(yōu)質的組件提供了新視角,尤其是針對極端環(huán)境的應用。
此次研究不僅加深了對3D打印高溫合金應力效應的理解,也建立了一種更有效的評估金屬應力水平的方法。研究成果對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在高應力、高溫條件下承受性能的部件具有重大意義。
本研究得到了美國能源部(DOE)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及先進制造辦公室的支持。相關工作充分利用了散裂中子源和高通量同位素反應堆的資源,這兩個設施均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