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激光制造與再制造技術及應用研討會 在北京興基鉑爾曼酒店召開,F場專業(yè)人士眾多,南極熊3D打印網是本次研討會的合作媒體。
1.jpg (90.54 KB, 下載次數: 436)
下載附件
2019-7-3 16:12 上傳
下面是現場速記,或許有些不完美之處,但總體上干貨信息量很大,值得閱讀。
主持人:各位專家,下午報告正式開始。我來自陸軍裝甲兵學院,做個介紹。今天下午的第一個報告是“激光制造技術在航空領域的應用及發(fā)展”,請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李懷學教授作報告,大家歡迎。
李懷學: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專家,下午好。今天非常榮幸把我們制造院激光這一塊的工作跟大家做一個匯報。我們最近幾年一直在做增材這一塊,但是講的是激光制造,所以我梳理了一下我們十年激光制造的情況。
內容主要分成幾個方面。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制造院,就是航空625所,它2016年變成制造院。我們做工藝和裝備,一個是面向市場需求,第二是情況需求,第三方面是需求牽引。另外,技術引領。因為這個技術進行溯源,有一些新技術,開發(fā)新技術這一塊。最后在面臨做研究包括工程驗證,最后形成工藝和裝備之后,轉移到主機廠,是這樣的一個定位,面向服務于航空企業(yè)。其實這些年除了航空航天,也包括其他的企業(yè)。高能束這幾年發(fā)展非常快,我有幸參與編寫一部分的東西。激光是一個熱源形式,它的應用帶來各種各樣的方法,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工程、增材制造、微納制造這一塊,各種各樣的工藝技術方法。
在焊接這一塊,航空航天主要是面向大型的承力框梁,它的厚度最大厚度是200毫米厚。另外是薄板焊接。
國內這一塊是很大的,因為它速度相對激光來說都是快幾十倍、上百倍,掃描速度非?欤驗榇艌龅哪芰勘容^集中,特別是大厚度,它整體盤一盤之間的連接,包括吊掛。這是我們萬米潛水器,我們有4500米,這是1萬米以下,操作人員的操作時間,我們通過電束來看,裝備也是我們自己開發(fā),操作這一塊的東西。
另外表面工程,也是以高能束為主,像等離子,包括它噴的各種耐腐蝕、耐磨損,包括流程,一個是提高它的壽命。早期可能發(fā)動機沒有熱量涂層,有了熱量涂層,可能溫度能提高到兩三百度,包括你有熱電涂層,特別是這幾年的發(fā)展,以前解決了油的問題,不需要過多強調表面壽命這一塊。但是隨著高質量發(fā)展來說,你有了薄的表面之后,它的壽命能提高好幾倍做,包括它的耐腐蝕,F在飛機飛到海洋的環(huán)境,可能有一些也腐蝕了,需要表面工程做。
另外作為增材制造這一塊,這幾年我們跟王總做,通過各種各樣的復雜體這一塊,包括我們做這一塊的合規(guī),包括多管流道,2014年我們跟裝備的推廣項目,我們向航天九院做推廣的技術。他們也是快速響應,我們也知道。另外是修復,包括這種設計理念的變化這一塊。像這個理念,應該說是中間多孔的動,這個理念是2013年,我跟設計師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真正有了3D打印技術才有了這個產品,才設計出來,做的這一塊,這是設計理念變化。還有減重多功能,降低成本解決它。
激光這一塊,大家都做激光加工,我簡單介紹一下,這是它的獨特的特性,它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加工方法,特別是隨著激光會帶來更多的新的加工的效應。在這一塊,我們從各種理論,包括有一些新的效應也說了。這個圖是當時畫表的時候幾個國內頂尖的激光專家,它是多維度的,超快激光從時間的維度上做。還有是尺寸,還有是從能量密度,另外從波長,還有從維度上,是0維,1維、2維還是3維,因為激光適合在不同的維度上激光溯源,考慮能量,這樣決定了研究的對象是用大型的傳統(tǒng)飛機這一塊,還是將來是面向微納的成型,包括芯片、模型這一塊,可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變化,你從功率高中低、脈沖,還有這種尺度之間,包括你激光以儲藏的方式,就會帶來一些技術來做。
1960年第一臺激光器誕生,并用于寶石打孔,中間經過不停的發(fā)展,逐步演化成加工各種方法,包括功率密度,包括不同的功能介質方面走,F在有了這些東西,有了工藝,就要形成相應的激光制造裝備,去實現我們所要的產品,熔覆也好,包括焊接、各種熔覆修復。以前都是單體設備,后來隨著發(fā)展變成裝備的生產線或者產品線去發(fā)展這一塊,包括激光選區(qū)熔化,這些模塊集合整個產品生產線,包括后處理檢測,這是整個產品線來發(fā)展這一塊。
上午也講到了激光強化,這一塊可能教科書以前介紹得非常少,其實它就是靠瞬間的一個納秒級脈沖的激光,實現這種材料表面的東西,瞬間到達等離子化。在等離子化表面實現一個約束層,靠它表面提高抗疲勞數據這一塊,最后代謝機械處理,而且可達性也非常好。另外是雙光束的焊接方法,它后面也有一些。
下面,從最早激光這一塊看,70年代開始做,也是制造院最早用激光來制航空發(fā)動機的孔,就是葉片。以前沒有涂層,現在有了涂層,會帶來很多的效應。后來我們又開始采用納秒,包括雙納秒走,后來用超快激光,加上各種各樣的功能。原來傳統(tǒng)上帶來好多毛次,孔的質量特別差。我們也做過模擬,十年前開始做,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層?就是涉及到熔體的流動。如果一邊是吹這種氣體,它熔化把它吹出來,如果吹得不好,形成再熔化的過程,這樣會形成疲勞,甚至出現了整個葉片發(fā)生斷裂。
隨著超快激光加工,不僅可以實現各種涂層跟機體復合材料整體制造,它的質量缺陷非常少,這是從激光涂層來說。
超快激光溯源又開發(fā)了仿生超疏水表面防冰原理。還有發(fā)動機這一塊,它帶來了防冰的問題,一個是實現傳感器失效,另外是它可能會進入到一些機體,打亂它的電子器件,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目前基本靠加熱絲,把這個冰熔化,如果熔化加上超疏水、超清洗這一塊,可能會提升更多的性能。
現在基本像超快激光,它不僅是透明材料,包括陶瓷基和樹脂基復合材料超快激光制孔乙己表面處理,實現各種各樣的復合材料的加工,F在復合材料加工技術特別切割,另外制孔的需求量非常大。
切割技術不詳細介紹了,大家也比較多,航空方面我們也是做一些件進行切割,主要是做一些三維的切割,去實現這一塊。
下面說一下激光焊接,大概從90年代開始做,它真正實現是2000年以后。原來都是鉚接,可靠性和重量、疲勞上面都會給飛機壽命增加隱患。采用激光焊接替代傳統(tǒng)連接方式,一個是可減少重量10%,第一實現輕量化,第二實現整體化方面走。
激光焊接通過激光溯源,不斷地實現它的技術,我們基本都有,半導體這幾個東西都是用它來做。激光焊接相對的埋伏范圍,因為它的激光焊接變形要小得多。特別是對一些大型的曲面薄壁結構,原來是一些對點,后來實現這種曲面,就是實現雙膜,還有激光。未來,金屬跟高分子材料或者塑料這一塊如何連接,包括現在實現一個遠程的激光焊接,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工作。
下面介紹一下航空航天增材制造這一塊。增材制造,上午我也講了特別多,這一塊我簡單說一下我們做的工作,包括我們怎么裝機應用,包括存在的問題,包括現在的一些做的工作,跟大家匯報一下。
90年代,這是美國能源部,支持激光增材制造,原來像AeroMet公司90年代就倒閉了。他原來是在鍛造金板上長出的金條,F在這邊北航王院士提出100%沉積,這樣保證材料聚集性、熱處理后期一致性,F在大部分來說,其實也不可能否定鍛造的優(yōu)勢,就是怎么把增材跟鍛造去高效結合,F在遇到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什么,特別像幾大主機廠,其實應該是一堆涂層,都在幾十萬、上百萬,但是它上面如果出現報廢,可能就會被疏解,F在具體怎么修它?也提出來一些東西,包括你在復印過程中出現一些缺漏,可能報廢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說你服役過程中也出現缺損,怎么修?所以現在大家有這個問題,維修大家也提出了非常迫切的東西,包括幾大主機廠,從修復這一塊來看。包括今天上午講的,你后勤保障其實也是維修和保障這一塊,你怎么去用這種技術,不僅僅是一個快速制造的問題,它早期做的像美國波音和格魯曼公司,它原來就是一個毛坯,最后積壓。其實增材本身目前來看就是一個增減材,增材是制定一個相位、準確、精度,是速度比較快的毛坯的手段,不可能代替積加(音)的東西。包括現在做粉末,肯定要通過機加(音)來保證,肯定達不到這個要求,所以增減是相互補充的。
我們做了新材料的開發(fā),包括功能梯度的材料,十一五、十二五做了這一塊材料。另外修復這一塊也做了工作,特別鈦合金,這是工程熱物理所,2010年,他們要統(tǒng)計試測,結果當天晚上被一個公務員誤操作。這樣全國沒人修,非得讓我們給他修,我就帶了兩個學生給他修,后來事實也通過了。當時也沒有數據,怎么才能保證不掉塊,修完以后,要通過這個技術解決它。所以激光沉積也是我們2015年就搭建的,通過這個平臺上做的。
針對激光選區(qū)熔化的技術,這一塊以前都是不致密,可能都是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密度,德國的公司做過。因為這個類型,像6S在2012年整個沒火之前,從2007、2008一直到2012年,我們每年都會見兩次面,怎么推動這個技術發(fā)展。以前我們跟別人溝通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說,你這個是不是不致密,第一句話是這句話,老是帶著懷疑的態(tài)度,你怎么保證你每一層結合是好的,其實現在也是這個問題,一直在懷疑。通過這些年的不斷形成的需求牽引應用,推動它去發(fā)展。
像進氣道,原來好多領域在推,你如果按照給你的這些零件,你再去3D打印,就失去了你3D打印的優(yōu)勢和意義。所以你針對這個進氣道,必須進行一個安裝的功能,進行重新的優(yōu)化設計,實現整體化,然后再進行3D打印。說白了,現在百分之六七十、八十的打印件都是微3D打印件,并不是真正適合3D打印件做的這一塊。所以還需要從設計來看。為什么王總能推動3D打印發(fā)展,因為他會設計。咱搞工業(yè)技術,咱不掌握3D模型的話語權,設計這一塊也沒有用,F在來說一個是設計需求牽引,按照他的功能加上3D打印的約束去設計結構件,才能推動它發(fā)展。后面是技術問題,后處理這一塊也是問題。第三成本太高了,以前大部分靠試錯解決問題。
在這一塊,我們也是從2011年開始自主開發(fā),2008年一直去做測試,2010年跟他們合作,開發(fā)大了。國內兩三臺燒牙齒的設備,現在是多少,二三百臺了。當時我們正好形成了需求,后來我們開發(fā)了第一款叫360×360,450×450的大型設備,之后開發(fā)材料、成型件,最后到裝機應用,實際到2012年實現裝機應用這一塊,F在我們開發(fā)了810×450×700裝激光頭大型設備做,但是現在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這個成本確實太靠前了。一出問題,一報廢,可能幾萬、幾十萬,就報廢了。所以這一塊的模擬仿真應該是非常關鍵的,后面還有報告。這一塊工業(yè)對3D打印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這一塊是針對我們開發(fā)的歷程,如果一個一個開發(fā),最早從它的缺陷問題,一開始解決行動問題,就是致密問題。第二是你的缺陷能不能控制。另外你缺陷的性能,對你的性能有哪些影響,這種缺陷的形成機制是什么,我怎么去控制缺陷,從而保證我這個過程的穩(wěn)定性,這是他們現在的情況。這個特征量都提取不出來,怎么控制它。
在這一塊,我們通過做這些結構件,包括流道也好、拓撲結構也好。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檢測問題,這個問題現在怎么做,保證它怎么去用,還有怎么處理。另外上午王總也講了,考慮它的載荷特性,技術材料也是結果,它的性能核心完全不一樣,這一塊怎么去通過大量的試驗評估它可行性,F在做出來的沒問題,怎么去驗證它,去用它,所以需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塊。我們今年也邀請了做CT五,介紹一下怎么跟它的3D打印結合,去推動這一塊,希望它能加速3D打印產業(yè)化生態(tài)圈,這是整個的。
2012年關橋院士提出廣義增材制造,現在來看好多的手段變成3D打印手段,包括電沉積、噴涂,都有一些3D打印方法去解決。以前可能是高能束解決,現在是通過焊接的原理,來實現增材制造。
整個增材制造的過程是我個人的理解,首先我們2017年和創(chuàng)新中心捋出來,整個的流程是什么,第一是你進行推動需求牽引,不管是什么其他的材料,任何一個以后都是這樣,你要打印有3D模型,是不是適合3D模型,需要多維度模擬。你要放到裝備里面去,除了向國外買這個設備,用他的粉、他的設備,包括工藝包,保證你的材料性能肯定能達到要求。但是不保證什么,不保證你做出這個,這是你買的設備,你買它的材料、裝備,就是這種材料和工業(yè)裝備先進的這一塊,也像2012年我們買了粉,用它的設備打出產品性能,所以需要材料和裝備有一個適應性,這一塊需要突破。要解決這些問題,包括切片支撐設計。
其實這一塊完成,就完成后端整個百分之四五十,還沒到產品,包括后端的處理,包括熱處理。通過后續(xù)的處理,降低它的強度。包括粉末的管理、怎么檢測,最后到這一塊的產品。我們當時做的過程當中,以前就理解把零件打通了就完了,到裝機的時候,花了好長的時間,才把材料性能技術條件,包括產品的檢測條件,全把它定出來,最后才去走。現在大家好多都在提,我們沒有標準怎么辦,現在很多的主機廠,都想著你有現成的標準拿來就可以用。因為它是個新東西,不可能什么都有才用,那就太晚了,加上設計制造應用,應該聯(lián)合制定相關的標準,這個標準既能滿足現有的要求考核,這樣就有利于加速咱們的3D打印產品快速應用。如果一直等標準,我沒有標準,這一塊是這樣。但是現在可以幾家聯(lián)合做標準,這樣我們李總介紹一下整個的標準,來做這個。
這個體系我們就不說了,F在有一些復雜的結構,微納要制作,從尺度上要解決一些新的問題,就不詳細做了。但是對于金屬增材,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缺陷性的問題。第二,你買了設備,材料性能過了,但是不一定能保證你做的零件就是經歷了變形,你是否可以控制,好多我們打著打著零件取出來都是管管了,好多變形的問題如何解決?以前都是靠試錯,一件不行做五件,靠經驗解決了,但是這個成本實在太高了,所以怎么去通過模擬的手段解決。
最近我們也做了一些問題,不同的支撐,雖然不是特別精確通過模擬,但是我可以認識到,它可能什么地方存在巨大的問題,怎么樣變形,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對工藝制造來說挑戰(zhàn)非常大。因為在缺陷這一塊,我們也跟博士生做了,其實這方面還是非常不錯的。它針對你不同的工藝參數,你融資等離子體的行為,這個等離子體行為是跟你的缺陷特征可以對應起來。這是不同的掃描速度,當掃描速度比較慢的時候,等離子過程基本上是直上直下的,它在過程上面就會出現喘息的現象,這個地方可能就是死孔破滅的過程,我們解剖過這一塊。
但是正常的環(huán)境下,它應該是從一個角度,你去做出來,這樣的過程掃出來的內部缺陷非常少,包括它怎么去對應這個飛濺,從啟示點這一塊做功能。另外一個是模擬仿真,除了變形這一塊,這是2017年德國慕尼黑舉辦的這個活動,這是第一屆,去年我們也做了一個小論壇會,針對這個具體的模擬仿真與控制這一塊做的。這里面一個是產品的問題,包括創(chuàng)新應用,包括材料模型怎么建的問題,特別是多物理場、多尺度的問題,這一塊是非常明顯的問題。特別現在像商業(yè)化軟件,都是通用的情況,零件稍微一大,可能網格的劃分算都算不了,這一塊有很大的問題。怎么面向它的特點,開發(fā)一些新的處理器,去解決增材的應用。還有就是組織的演變是什么樣的過程。這是通過仿真設計,后面會詳細介紹。
另外是面向新結構的激光增材復合制造。這幾年我們沿著這樣做,大型整體結構、拓撲構型結構,梯度復合結構,多功能一體化結構。包括多零件集成、點陣拓撲、多管隨形內嵌,下一步是微納集成。
另外是表面這一塊,因為航空不像航天,它要求疲勞壽命,對航空來說非常關鍵。特別是激光沖擊強化技術,這個技術非常小眾,早期是美國的GE公司用發(fā)動機葉片去進行處理,因為葉片邊緣非常薄,這樣怎么提高業(yè)務擴展走這一塊,這是它的整個形成過程,高溫等離子體靠沖擊波形成,尤其是綠色,就是一個有點噪聲,沖擊過程這一塊就走了。我們現在基本上用到飛機上去提高壽命。原始可能存在一些邊界效應,后來包括目前飛機上的結構件,包括小孔對疲勞壽命的要求去做,有它之后,可能壽命提高2到5倍。
另外,現在也是飛行器,特別是現在這一塊的問題,激光表面清洗。以前去處理這個東西,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激光表面清洗,F在美國已經用到這個激光清洗處理這一塊的問題,我們現在也在做,包括跟焊接其他代替,減輕環(huán)保的壓力。
簡單回顧一下。第一,激光增材制造是非?绯叨鹊倪^程,特別是模擬監(jiān)測,但是最缺的是工業(yè)軟件這一塊。另外一塊是要針對結構的特點,從設計、制造、驗證一體化的平臺,建設3D數字化生態(tài)圈。特別是下面有好多老師包括老總,都是做新瀉激光器束源,帶來新的效應和機理,正好可以帶來新的財力,包括應用材料,包括復合材料,可能帶來新的效益,將來加上裝備公司,將來很快加速產業(yè)化發(fā)展。再一塊就是高效綠色、自動化模型。匯報完畢,謝謝。
激光制造與再制造技術及應用研討會 介紹
會議以激光技術、增材制造及再制造相關光電技術為主題,針對航空航天交通領域高質量復雜產品的全產業(yè)鏈以及全壽命維護等迫切需求,開展面向增材制造及再制造的設計、材料、工藝及裝備、檢測以及標準規(guī)范等相關光電技術應用研討,提升增材制造及再制造技術的數 字化、智能化、高穩(wěn)定能力,驅動中國制造高質量發(fā)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國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制造業(yè)是創(chuàng)新驅動的主戰(zhàn)場,推動制造業(yè)先進性發(fā)展,是扭轉制造業(yè)低質低效、重塑產業(yè)競爭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大力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是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步伐,加速推動經濟發(fā)展由數量和規(guī)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轉變的重要途徑,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
主辦單位: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國際激光技術產業(yè)及應用協(xié)同聯(lián)盟
再制造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增材制造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
高能束流增量制造工藝及裝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會議網址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how-48.html
|
上一篇:耗時30小時,3D打印1.56米高不銹鋼渦輪葉片下一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趙吉賓:復雜薄壁航空鋁合金構件激光增材修復技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