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17-9-13 10:57 編輯
在不久前舉行的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129架國產(chǎn)戰(zhàn)鷹組成的空中分列式首次以戰(zhàn)斗姿態(tài)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其中,以殲11、殲15、殲16為代表的國產(chǎn)重型殲擊機梯隊不僅是閱兵空中方陣的主角,也在我國的空中力量中承擔著主力中堅的作用。
5dd1e59714e23566951f22ef22670193.jpeg (18.55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殲11B殲擊機在閱兵場上空釋放紅外干擾彈
央視記者經(jīng)過特別允許,來到了我國重型殲擊機的研制地,對這些守衛(wèi)祖國海空的戰(zhàn)鷹進行了獨家探訪。
那么我們就隨著記者的鏡頭,走進航空工業(yè),走近中國重型殲擊機。
記者獨家探訪國產(chǎn)重型殲擊機殲11B
f77af95afe984ba070d0a2257b6f573c.gif (1.01 M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央視記者 吳杰:這里是航空工業(yè)沈飛的試飛站的機庫,在我身后,就是我們國家自主研制的重型殲擊機殲11B,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三十噸左右,可以說是一架名副其實的空中巨鷹。
那么走近它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它巨大的機頭了,這個黑色的部分呢,其實是它的雷達罩,里面裝了一臺高性能的雷達,可以在幾百公里之外就發(fā)現(xiàn)目標。在它的上面,這個玻璃球狀的裝置,它的名字叫做光電雷達,它可以在機頭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用光學和紅外的方式,發(fā)現(xiàn)目標、跟蹤目標、打擊目標。
a43c826c3faa7399252a5431047c8be4.gif (1002.97 KB, 下載次數(shù): 70)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央視記者 吳杰:我們說殲11B是一種雙發(fā)重型殲擊機,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架飛機,安裝了兩臺發(fā)動機,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飛機進氣口的位置,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在這里面安裝的是兩臺我們國家自主研發(fā)的大推力發(fā)動機,可以給殲11B飛行中提供強勁的動力。
c4e91966dc171d1cc9280e1acc84eb03.gif (1.02 MB, 下載次數(shù): 69)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央視記者 吳杰:一般來說,殲11B作戰(zhàn)用的武器,會通過掛架掛載在機翼下方,我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在翼尖的位置,就有這么一個掛架,這個掛架可以掛載比較輕巧的空對空導彈,讓殲11B可以在近距離和敵人展開廝殺。那么除了機翼下方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機腹的位置,可以看出這里的空間還是很空裕的,那么這里可以用來掛載比較大的中遠程的空對空導彈,來打擊遠距離的目標,由于這種導彈打擊的目標都在飛行員視力范圍之外,所以這種打擊方式也被稱為超視距作戰(zhàn),這也是目前現(xiàn)代空戰(zhàn)的主流模式了。那么這些武器系統(tǒng),我們國家都可以實現(xiàn)國產(chǎn)化。
b0c6108fe4a5adc17bbb8cd564ecf65a.jpeg (23.22 KB, 下載次數(shù): 44)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除了動力系統(tǒng)、武器系統(tǒng)之外,其實殲11B的航電系統(tǒng),也就是它的神經(jīng)和大腦,都實現(xiàn)了完全的國產(chǎn)化,可以說,它是一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重型殲擊機了。
在實現(xiàn)殲11B國產(chǎn)化的基礎之上呢,我們國家還開發(fā)出了很多新機型,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艦載機殲15,它保留了殲11B優(yōu)越的飛行性能,同時更加適應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可以說在未來,這些重型殲擊機依舊將成為中國空中力量的中流砥柱。
打造空中巨鷹 新材料帶來新飛躍
新型戰(zhàn)機不斷涌現(xiàn)的背后,是我國殲擊機設計制造技術的新突破。像殲11B這樣的重型戰(zhàn)機雖然體格龐大,但為了提高性能,研制人員會為減輕它身上每一克的重量而努力。在飛機的生產(chǎn)線上,記者就發(fā)現(xiàn),新材料的使用,正在讓這只空中巨鷹戰(zhàn)力提升。
ec16caf40a727ea0f21f789eb0c4f5f2.jpeg (26.49 KB, 下載次數(shù): 59)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央視記者 吳杰:這里是航空工業(yè)沈飛的部裝車間,這也是殲擊機制造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車間之一了、我的身后,一架殲11B飛機正在進行組裝的工作。飛機上的蒙皮,它使用的是飛機上最廣泛應用的鋁合金材料。所以我們的工人師傅就給它涂上了黃色的底漆,所以我們看到正在組裝的殲11B飛機整體是呈現(xiàn)一個黃色。但是它的尾翼卻是綠色的,這是什么材料呢?這里采用的是一種高強度的復合材料,它強度很高,但重量卻很輕,可以為飛機減重,提高飛行性能。
航空工業(yè)沈飛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副主任 梁祿忠:這是在做我們的鋪疊工序,你現(xiàn)在見到的是典型的一個航空復合材料。
bdbf78b7610fc1486e447d5c03fe7358.gif (997.42 KB, 下載次數(shù): 69)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記者:我們手上拿的相當于是一個我們的原材料?
航空工業(yè)沈飛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副主任 梁祿忠:對,這是一個預浸料。一絲一絲的就是我們用的這個碳纖維,然后你手碰上比較黏,這是我們未固化狀態(tài)的樹脂。
原來,這就是現(xiàn)代飛機制造中至關重要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這里,碳纖維和樹脂被結合在一起,所以被稱為復合材料,不過,這軟綿綿的狀態(tài),怎么能實現(xiàn)高強度呢?
這個樹脂是未固化狀態(tài)的。如果到熱壓罐里頭,經(jīng)過高溫高壓,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大分子量的固化后的零件,就會變成一個非常硬質(zhì)的板材狀態(tài)。
2060ada2241f0b518b331990609b2bb7.gif (531.93 KB, 下載次數(shù): 69)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復合材料鋪設 記者:燒完之后什么樣?
航空工業(yè)沈飛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副主任 梁祿忠:就像這種,你看看它已經(jīng)非常堅硬了,并且它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再加溫它不重新變軟。它的重量只有鋁合金的0.6左右,但是它的強度和這個鋼度都比鋁合金還要高。
如今,先進的復合材料不僅在殲11B這樣的軍用飛機上使用,在民用飛機上,這種碳纖維復合材料也大有用武之地,未來,更大規(guī)模地使用復合材料也是下一代飛機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航空工業(yè)沈飛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副主任 梁祿忠:一代飛機一代材料,你像以前的零件可能如果用金屬件,然后一個部件我們可能要幾千個零件組成,但如果上復合材料件,我可以做非常大尺寸的整體零件,像目前在我們民機項目上用量接近10%左右,那未來可能會達到50%左右。
3D打印成為戰(zhàn)機研制新手段
航空工業(yè)作為高端制造業(yè),一直在引領著制造技術的進步。目前,全新的3D打印技術正在成為人們改變制造業(yè)格局的希望,而事實上,在中國戰(zhàn)鷹的身上,這種先進制造技術已經(jīng)展開了廣泛的應用。我們的記者也是首次探訪了能夠為殲擊機“打印”零件的神奇工廠。
2fb8c9e8251bcfb6e7191582aadc4601.gif (753.32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這間特殊的車間,正在用獨特的方式生產(chǎn)飛機上的零部件。這種方式,被稱為激光增材制造,是我們常說的3D打印技術中的一種,通俗地理解,在這里,材料不是切削打磨出來的,而是一點一點長出來的。
航空工業(yè)沈飛工藝研究所 李曉丹 博士:我們看到這個是設備的一個成型艙,那每一次會有刮刀來給送過來一層粉,大概是幾十微米的,然后激光頭在上邊,會根據(jù)我們這一層的數(shù)模來進行燒結,激光燒結過后的地方,這個金屬粉末就變成了固態(tài)的零件,就成型了。
比如像這個,這個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燒結的零件,它就這樣直接就長出來。就這樣,零件一層一層地生長,每層的厚度只有幾十微米,跟頭發(fā)絲差不多粗細,這樣可以大幅提高生產(chǎn)的質(zhì)量。比如,這個飛機上的接頭,使用傳統(tǒng)鑄造方式制造,非常粗糙,需要后續(xù)加工,而用3D打印制造,看上去光潔得多。
b47d558abd848207f2b2d3ff4d468cae.gif (732.7 KB, 下載次數(shù): 76)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航空工業(yè)沈飛工藝研究所 李曉丹 博士:直接成型就是這樣的零件,我們稍微做一下后續(xù)的處理,就可以來進行應用,而且這個零件的性能,也比原來的性能零件有所提高。
還有像這種,多通管的這種接頭,在原來是,設計是不能設計成這樣的,因為這個無法實現(xiàn)來制造,現(xiàn)在有了增材制造技術,設計就可以把這個多層管路件設計成這樣的情況,解放了設計。
除此之外,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術,還可以生產(chǎn)出傳統(tǒng)手段完全無法生產(chǎn)出來的零部件結構,比如,這是一個用新技術設計制造的飛機機翼的前緣,里面布滿了這樣像蜂窩一樣的結構,所以雖然它是一塊金屬材料,可以拿在手里,就像紙做的一樣輕,然而,它的強度卻不可小覷。
15edbee3fb864198757f49391f4978e7.gif (1.28 M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據(jù)了解,我國很早就開始了3D打印材料在殲擊機制造上的應用,馳騁大洋的艦載機殲15身上就有3D打印制造的材料。2014年曾在珠海航展上出現(xiàn)的我國的隱身殲擊機“鶻鷹”身上,更是大量采用了3D打印的材料。而這些琳瑯滿目的打印出來的零件,未來也將讓中國的戰(zhàn)鷹飛得更快更高。
從殲11到殲16 國產(chǎn)重型戰(zhàn)機走向系列化
重型殲擊機因其出色的性能和極高的研制難度,被視為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近年來,我國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獨立自主的重型殲擊機研發(fā)能力,通過閱兵式亮相的殲11、殲15和殲16,也標志著我國的重型殲擊機走向了系列化發(fā)展的道路。
9d1e36b9f4058049ce8157255a561114.gif (583.47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作為我國殲擊機的主力型號,殲11B在各種重大任務當中正在擔綱空中的中堅力量。練兵場上,它是屢奪空戰(zhàn)桂冠“金頭盔”的狠角色,海上巡航護航,它是跨域出擊的排頭兵,憑借重型殲擊機大體格帶來的持久的續(xù)航能力,祖國的東西南北各個空域海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9202306c5612aa2a76139662623f231f.jpeg (31.7 KB, 下載次數(shù): 56)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以殲11為基礎改進而來的我國首款艦載機殲15,也已經(jīng)成為中國海上力量新的形象代表,2012年,殲15首次成功著艦,到今天也已經(jīng)過去了五年,這五年來,它也是突破重重困難,挺進遠海大洋,練就了全新的本領。
c965e6ec91ca4d328c29932c06ea025e.gif (992.51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航空工業(yè)沈陽所總體氣動部部長 王奇濤:殲15成功著艦之后,我們設計團隊面臨的最大難點就是非正常條件下的著艦。比如最大重量的起飛、最大著艦重量的著艦、非對稱外掛的降落、夜間的航行。我們通過精確的計算模擬,設計出最合理的操作策略,和飛行員一起,把風險降到最低。
d7bd19962e86faac80be70802f9a1e48.jpeg (7.83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5機編隊的殲16 而在建軍九十周年的閱兵式上,全新研制的殲16戰(zhàn)機作為中國重型殲擊機的新成員也以戰(zhàn)斗姿態(tài)首次亮相,它擁有強大的雷達和航電設備,看得遠,又能使用國產(chǎn)的精確制導武器,打得準,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能夠獨立研制雙發(fā)重型多用途殲擊機的第三個國家。殲11、殲15、殲16這三個長相相似卻又更有本領的空中兄弟,正在擔負起中國?樟α康闹髁χ袌。
82b6fc4ea5b37a8199a8c90911cf62d5.jpeg (26.1 KB, 下載次數(shù): 49)
下載附件
2017-9-13 10:45 上傳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工業(yè)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我們緊跟世界先進技術砥礪前行,實現(xiàn)了飛機研制的跨代發(fā)展,殲擊機新機研制,從三代到四代的跨越,從有人(飛機)向無人(飛機)的跨越。也為我們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來源:航空工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