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17-9-13 10:26 編輯
2017年9月11日,武漢新成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局,與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對接,擬共同打造一家以其團隊技術為基礎的工業(yè)技術研究院,將實驗室的技術“種子”落地生根。據透露,這一技術有望為武漢帶來千億元級產業(yè)。3D是一項前沿性的制造技術,目前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革命的重要推動力。生物醫(yī)療3D打印和金屬3D打印,是該領域最重要的兩個發(fā)展方向。關注南極熊的朋友肯定是知道這項技術的,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全球首創(chuàng)“智能微鑄鍛銑復合增材制造”南極熊之前也詳細報道過該技術,鍛造級的金屬3D打印技術,武漢天昱全球首創(chuàng)微鑄鍛
QQ截圖20170913101117.png (233.55 KB, 下載次數: 53)
下載附件
2017-9-13 10:11 上傳
張海鷗教授展示運用3D技術打印出的金屬零部件 記者 詹松 攝 在2017年6月,南極熊就到訪位于武漢的天昱智造公司(武漢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并參觀了其3000㎡金屬3D打印廠房。廠房內,屹立著兩臺高達十幾米的大型金屬3D打印機,還有激光熔覆設備等,相當震撼。據了解,兩臺大型金屬3D打印機為全球首創(chuàng)“智能微鑄鍛銑復合增材制造”設備,由其制造出來的金屬零部件,性能質量可達到鍛件水平,為12級超細晶粒,可以被稱為鍛造級的金屬3打印。
這一現狀,眼下正被中國科學家打破。
經過十多年潛心攻關,由張海鷗團隊發(fā)明的“智能微鑄鍛”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鑄鍛一體化3D打印,可以打印出高性能金屬鍛件。這一技術顛覆了國外傳統(tǒng)機械制造工藝流程和裝備,有望結束傳統(tǒng)重工業(yè)制造方式,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技術水平,開辟中國領先于世界水平的綠色制造新時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法國空中客車公司都看上了張海鷗的技術。
160358dms461khwk7z200m.jpg (67.92 KB, 下載次數: 76)
下載附件
2017-9-13 10:19 上傳
“國際巨頭正在投入巨資,布局金屬3D打印。我們的技術如果不能快速產業(yè)化,這個高地就可能丟失”。張海鷗很著急,這項技術前期曾小規(guī)模運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零部件制造,目前需要擴大有效產能,“至少需要3億元資金投入,初始階段需要數百畝園區(qū)用地”。
張海鷗介紹,“智能微鑄鍛”技術可作為工業(yè)制造的基礎技術,未來將可應用于工業(yè)機械制造的許多方面,市場潛力無限。但僅靠實驗室的能力很難快速擴張,前期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fā),再加上產業(yè)化的設備動輒上億元,園區(qū)建設申請路線漫長等因素,一時難以尋找到合作方讓項目快速落地。
171521w6s3r2w1wps3h1q3.jpg (113.86 KB, 下載次數: 60)
下載附件
2017-9-13 10:19 上傳
今年7月,張海鷗將相關需求報送給相關部門。不到一周時間,相關部門迅速上門調研,擬將該技術正式選址落地產業(yè)化。原來,武漢當時正籌備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專門承擔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統(tǒng)籌協調、服務對接和督促落實,編制人員組成涉及科技、規(guī)劃、財政等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的全鏈條。張海鷗說:“政府多個部門協作,有的幫助解決資金問題,有的幫助解決園區(qū)建設問題,之前的擔心一下子就減少了。”
162425ivt5tihk5vx0p5gj.png (371.92 KB, 下載次數: 61)
下載附件
2017-9-13 10:19 上傳
8月中旬,武漢宣布成立市科技成果轉化局。經多方協調,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當天,張海鷗就與中鋼設備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相關部門開始研究給予資金支持,將以張海鷗團隊為基礎,成立工業(yè)技術研究院,開展更大規(guī)模的技術研發(fā)和產業(yè)化,一旦大規(guī)模應用,將有望帶來千億元級產業(yè)。
來源:長江日報
延伸閱讀
【解析】3D打印技術在大型鑄鍛件領域應用
鍛造級的金屬3D打印技術,武漢天昱全球首創(chuàng)微鑄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