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熊看來,3D打印人體器官,可能是3D打印技術應用的終極目標之一。
最近,法國公司Carmat宣布打造第二個人造心臟產品,預計在2017年誕生,并有望通過歐洲相關部門的許可。與其他人造心臟不同的是,Carmat打造的是永久性的人造心臟,拯救的是那些心臟病晚期患者,直接代替已經心力衰竭的心臟,而不是作為一種心臟搭橋設備,協(xié)助病人接下來的心臟移植。
QQ截圖20160912110121.png (344.65 KB, 下載次數(shù): 106)
下載附件
2016-9-12 11:02 上傳
Carmat已經專注人造心臟領域15年之久了,其打造的人造心臟能夠完全代替人體心臟,拯救那些心臟病晚期患者,以及壽命不足兩周的病人。
2013年,Carmat就已經成功為病人移植了人工心臟。人工心臟假體的重量為900克,表層由被經過技術處理的牛心臟組織物所覆蓋,以此來減少血液凝塊的風險,并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併發(fā)癥頻繁復發(fā)的可能性。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內臟大出血,假體研究人員還在人工心臟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抗凝血劑。為了能使人工心臟正常運作發(fā)揮功能,醫(yī)療師為其製造了兩個如口袋書大小的“外部電池”,由直徑八毫米的經皮線連接,穿過胸腔為人工心臟提供能量。專家認為,此次被成功移植的人工心臟手術費用在14萬至18萬歐元之間,而相比較,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心臟移植手術在法國本土需花費25萬歐元,在美國則更高,幾乎會達到100萬美元的水準。
Carmat人造心臟由生物材料研發(fā)而成,不需要移植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而且能夠最“忠誠”地模仿人體原本的心臟運作。和此前使用的短期性心室輔助泵不同,Carmat人造心臟致力于“定居”在病人體內。僅有為心臟提供動力的電池在體外,其“續(xù)航能力”達2個小時。
迄今為止,Carmat人造心臟已經進行了四次手術移植。其中有一位病人在心臟移植手術后活了一年時間,該病人之所以會去世,是因為人造心臟的電子引擎控制出現(xiàn)了混亂。
現(xiàn)在,公司旨在通過歐洲權威部門的認證許可,準備將永久性人工心臟移植手術擴大到25個病例,完成第二批臨床試驗,普及移植經驗,請關注南極熊3d打印網。文/Xtecher
延伸閱讀:
3D打印助香港醫(yī)生同時進行兩項心臟大手術
3D打印技術在心臟病學有什么應用?
3D打印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帶來了希望
|
上一篇:LM欲造更強3D打印汽車 — 能自動駕駛,還將配置無人機下一篇:得益于3D打印,我們終于能在飛機上喝到鮮啤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