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架采用了3D打印技術生產的零件的“狂風”戰(zhàn)斗機完成試飛,這被英國媒體視為航空制造領域大規(guī)模使用3D打印技術的標志性事件。實際上,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在多國、多種飛機上得到了廣泛使用。中國航空工業(yè)部門在3D打印的部分應用領域已經進入世界第一集團。不過,專家認為,3D打印技術并非萬能,短時間內3D打印還無法完全代替?zhèn)鹘y的加工制造業(yè)。
打印版“狂風”戰(zhàn)機首飛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日報道稱,英國防務巨擘BAE系統公司“最近加入了利用3D打印技術幫助制造戰(zhàn)斗機部件的公司行列”。 該公司稱,使用了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的部件的“狂風”戰(zhàn)斗機在上個月進行了成功試飛。這為戰(zhàn)機制造過程中廣泛使用3D打印技術鋪平了道路。報道稱,這次飛行意義重大,因為這被視為使用類似部件制造的作戰(zhàn)飛機的第一次飛行。報道稱,這些零部件包括座艙無線電整流罩和起落架的部分結構以及進氣道支架,它們均在皇家空軍基地的一處設施內生產,一年的維護和修理成本將節(jié)省數十萬英鎊。
在航空航天領域使用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航空航天機構的潮流。據《每日電訊報》報道,羅·羅公司去年稱,它計劃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部分飛機噴氣發(fā)動機的部件,而美國NASA最近測試了使用3D打印技術研制的火箭發(fā)動機部件。
|
上一篇:CES2014:Makerbot3D打印機發(fā)布會下一篇:太爾時代關于Stratasys訴訟的正式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