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4-4-22 11:38 編輯
2024年4月22日,南極熊獲悉,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人員成功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超強的鈦結構。他們開發(fā)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將鈦粉末與石墨烯混合,并使用激光進行熔化,制造出了具有出色強度和耐久性的鈦合金,比目前航空航天應用中使用的類似密度的次強合金強50%。
微信圖片編輯_20240422110951.jpg (130.2 KB, 下載次數: 267)
下載附件
2024-4-22 11:29 上傳
先進制造業(yè)更理想的結構設計思路
該材料的晶格結構最初靈感源自大自然,如維多利亞睡蓮或耐寒的風琴管珊瑚等強健的空心莖植物,它們展示了輕質與強度相結合的方法。然而,盡管人們幾十年來一直試圖在金屬中復制這些中空的“細胞結構”,但由于制造性和負載應力集中在中空支柱內部等常見問題,導致未能如愿。
通過將金屬3D打印設計推向極限,研究團隊優(yōu)化了一種新型晶格結構,使應力分布更加均勻,從而提高了其強度或結構效率。
微信圖片編輯_20240422112541.jpg (229.91 KB, 下載次數: 301)
下載附件
2024-4-22 11:29 上傳
△壓縮測試顯示(左)空心支柱晶格上的紅色和黃色應力集中,而(右)雙晶格結構更均勻地分散應力以避免熱點
研究人員表示:"理想情況下,所有復雜蜂窩材料中的應力都應均勻分布。然而,對于大多數拓撲結構來說,通常只有不到一半的材料主要承受壓縮載荷,而較大體積的材料在結構上并不重要。我們設計了一種空心管狀晶格結構,內部有一條細帶。這兩種元素一起展現了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力量和輕盈。通過有效地合并兩個互補的晶格結構來均勻分布應力,我們避免了應力通常集中的弱點!
微信圖片編輯_20240422112555.jpg (616.68 KB, 下載次數: 239)
下載附件
2024-4-22 11:29 上傳
△RMIT增材制造中心的Martin Leary教授、Ma Qian教授、Jordan Noronha和Milan Brandt教授
研究人員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先進制造區(qū),使用激光粉末床熔融技術3D打印了這一設計。測試結果表明,打印設計(鈦晶格立方體)的強度比鑄造鎂合金WE54高出50%,而WE54是航空航天應用中類似密度的最堅固合金。新結構有效地將集中在晶格薄弱點上的應力減少了一半。雙晶格設計還意味著任何裂紋都會沿著結構發(fā)生偏轉,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韌性。
微信圖片編輯_20240422112533.jpg (131.62 KB, 下載次數: 234)
下載附件
2024-4-22 11:29 上傳
△博士生拿著以立方體形式3D打印的新型鈦晶格結構樣品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博士候選人Jordan Noronha表示,他們可以利用不同類型的打印機,制作出幾毫米或幾米大小的這種結構。這種可打印性,以及強度、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和耐熱性,使其成為從骨植入物等醫(yī)療設備到飛機或火箭部件等多種應用的理想候選材料。
Noronha說:“與目前商業(yè)應用中使用的強度最高、要求高強度和輕質的鑄造鎂合金相比,我們的鈦超材料密度相當,強度更高,而且在受到壓縮載荷時不容易發(fā)生永久性形狀變化。因此,它的制造過程更加可行,更容易實現!
微信圖片編輯_20240422111155.jpg (626.95 KB, 下載次數: 257)
下載附件
2024-4-22 11:29 上傳
△這項研究可能涉及了材料科學、工程學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多個領域,旨在探索新型材料結構的設計和性能特征,為材料設計和制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皇家墨爾本理工的下一步計劃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先進制造區(qū)技術總監(jiān)、特聘教授Milan Brandt表示,該團隊歡迎希望可以獲得更多企業(yè)的幫助和合作。他說:"我們的方法是通過合作設計、知識交流、基于工作的學習、關鍵問題解決和研究成果轉化來發(fā)現挑戰(zhàn)和創(chuàng)造機遇!
該團隊計劃進一步改進這種材料,以實現最高效率,并探索在更高溫度環(huán)境中的應用。雖然這種材料目前可耐高溫至350°C,但他們相信,利用更耐熱的鈦合金,這種材料可耐高溫至600°C,應用于航空航天或消防無人機。由于制造這種新材料的技術尚未普及,工業(yè)界采用這種材料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Noronha表示:“傳統(tǒng)的制造工藝對于制造這些復雜的金屬超材料并不實用,而且并不是每個人的倉庫里都有激光粉末床熔融機。不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它將變得更容易獲得,打印過程也將變得更快,使更多人能夠在他們的組件中使用我們的高強度多拓撲超材料。重要的是,金屬3D打印技術可以方便地制造出實際應用中的凈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