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自波 黃玉林,張龍龍,等
來源:《建筑結構》雜志社
收集了國內外31個機構所采用的3D打印設備及工藝,分析了3D打印設備及工藝特點;诮y(tǒng)計分析結果,給出了3D打印在建筑工程中的分階段應用技術路線,包括打印異形非承重結構、復雜模板及節(jié)點、輕質承重結構、異形房屋和異形建(構)筑物。以高層、超高層建筑為研究對象,介紹了爬升式和落地式造樓裝備的結構原理,提出了3D打印設備發(fā)展的技術方案,即3D打印設備與現(xiàn)有造樓裝備集成和開發(fā)新型3D打印設備;分析了3D打印技術在超高層建筑工程應用的可行性和挑戰(zhàn)。
一3D打印及其在建筑工程應用技術
1.1 打印工藝統(tǒng)計
統(tǒng)計了國內外31個機構所采用的建筑3D打印工藝,主要包括材料擠出、粘合劑噴射(也稱為三維打印(3DP))、直接能量沉積和熔融沉積(FDM),如表1所示。
640 2.jpg (188.16 KB, 下載次數: 324)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材料擠出是指通過3D打印設備的噴嘴選擇性地擠出材料,如混凝土打印、輪廓工藝和數字施工平臺;粘合劑噴射是指通過3D打印設備選擇性地噴射液體粘合劑和粘結粉末材料,如D型工藝;直接能量沉積是指通過3D打印設備聚集熱能熔化材料后逐層沉積,如電弧熔絲;熔融沉積是指通過3D打印設備噴頭加熱熔化材料后擠壓堆積凝固成型。
材料擠出在建筑3D打印工藝應用中占比最高,其次是熔融沉積,最后是粘合劑噴射和直接能量沉積。材料擠出所使用的材料有混凝土、泡沫、復合粘土、輕質石材、玄武巖及生物塑料等;熔融沉積所使用的材料為熱塑塑料、樹脂和工程塑料等聚合物;粘合劑噴射所使用的材料為砂或石等及膠合劑;直接能量沉積所使用的材料為不銹鋼。
典型建筑3D打印材料力學性能如表2所示。
640-1.jpg (64.28 KB, 下載次數: 284)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1.2 打印設備結構形式
建筑3D打印設備結構類型的統(tǒng)計如圖1所示。由圖1和表1可見,常用的打印設備類型包括龍門式、機械臂、桁架式和塔式4類,占比分別為25.8%、35.5%、35.5%和3.2%。根據是否可移動,設備分移動式和固定式2種;根據應用場地,設備可分為現(xiàn)場打印和室內打印2種。
640-2.jpg (136.72 KB, 下載次數: 270)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1 建筑3D打印設備結構形式統(tǒng)計
分析不同建筑3D打印設備的特點,如表3所示。
640-3 2.jpg (61.5 KB, 下載次數: 314)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在適用范圍方面,龍門式更適合室內打印,機械臂和桁架式適用于現(xiàn)場或室內打印,塔式更適合現(xiàn)場打印。
在是否移動方面,龍門式一旦安裝后不可移動;機械臂多數可移動,少數固定,不可移動;桁架式多數不可移動,少數可通過吊裝重新設置基礎進行安裝;塔式通常自身不可移動,但可通過吊裝進行移動。
在打印尺度和定位精度方面,桁架式由于自身結構靈活,適用于超大型結構的打印,定位精度適中;龍門式由于結構自重較大、靈活性較低,適用于大型結構的打印,由于剛度大所以定位精度極高;塔式由于受懸臂結構自重和撓度的限制,適用于中型結構的打印,定位精度低;機械臂由于靈活性高,適合小型結構的打印,也可增加導軌或定位機構實現(xiàn)大型結構的打印,定位精度較高。
1.3 工程應用技術
概括3D打印工程應用總體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640-4.jpg (164.94 KB, 下載次數: 255)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2 3D打印工程應用總體技術路線
第1階段,將3D打印應用于打印模板及節(jié)點和異形非承重結構:例如,通過打印復雜鋼結構節(jié)點模具進行鑄造,得到鋼結構節(jié)點,也可直接打印鋼結構節(jié)點(圖3(a))[1-2];通過打印異形結構模板進行澆筑,實現(xiàn)異形結構建造。也可將3D打印直接應用于裝飾結構和景觀結構(圖3(b))等異形非承重結構[3]的建造。
640.jpg (120.04 KB, 下載次數: 317)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3 3D打印節(jié)點和非承重結構
第2階段,將3D打印應用于打印輕質承重結構:豎向功能構件和水平輕質構件,構件打印完成后進行現(xiàn)場裝配,完成建(構)筑物的建造。豎向功能構件包括輕質墻體、保溫隔熱墻體和異形輕質柱等(圖4);水平輕質構件包括輕質拓撲優(yōu)化梁、輕質板等(圖5),水平結構打印通常采用打印構件加組裝或預應力張拉的方式,金屬打印采用一次打印的方式。
640-1 2.jpg (213.21 KB, 下載次數: 313)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4 3D打印豎向功能構件
640-2 2.jpg (490.01 KB, 下載次數: 282)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5 3D打印水平輕質構件
第3階段,將3D打印直接用于異形房屋、異形建(構)筑物的現(xiàn)場或整體打。阂来斡糜诘蛯、多層、高層和超高層的3D打印的建(構)筑物,見圖6。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3D打印將從異形個性化建(構)筑物的打印建造向通用建(構)筑物的打印建造發(fā)展。
640-3.jpg (194.74 KB, 下載次數: 288)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6 3D打印的建(構)筑物
二、3D打印在超高層建筑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現(xiàn)有多層、高層及超高層建筑3D打印設備技術方案
圖7為現(xiàn)有多層、高層建筑的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針對多層建筑物,可采用混凝土泵車式3D打印設備,該設備的伸展臂架為3D打印控制系統(tǒng)臂架,在臂架前端設置打印噴頭,該類設備定位精度更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好。
640-5.jpg (44.1 KB, 下載次數: 296)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7 多層、高層建筑的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
針對連續(xù)變截面中空式結構,可采用固定式3D打印設備,該設備包括打印裝置和驅動導向裝置,通過打印裝置沿著驅動導向裝置的提升作業(yè),實現(xiàn)高度方向的擴展打印,適用于筒體結構施工且無需附著已打印結構。
針對高層建筑物,可采用塔式3D打印設備[17],該設備是通過在自爬升式塔吊的基礎上增加打印頭等系統(tǒng)進行打印建造的;也可采用可擴展式3D打印設備,該設備通過三軸驅動導向裝置和與其連接的打印裝置,實現(xiàn)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擴展打印。
640-6.jpg (67.02 KB, 下載次數: 313)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8 高層建筑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
圖9為現(xiàn)有超高層建筑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針對超高層建筑物,可采用附著爬升式3D打印設備,該設備包括附著爬升系統(tǒng)和打印裝置,通過打印預留孔洞或預埋構件作為附著爬升系統(tǒng)的支撐結構,完成爬升打印。
針對異形結構,可采用自爬升式3D打印設備,該設備包括打印裝置、自適應擴展裝置和導軌標準節(jié)提升裝置,通過控制打印頭在環(huán)形平面內的移動進行打印,通過提升裝置吊裝導軌標準節(jié),實現(xiàn)打印裝置在標準節(jié)上移動,擴展打印范圍。
640-7.jpg (85.6 KB, 下載次數: 313)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9 超高層建筑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
2.2 可與現(xiàn)有造樓裝備集成的3D打印設備技術方案
圖10為現(xiàn)有高層、超高層建筑施工造樓裝備的基本原理。通過造樓裝備可實現(xiàn)施工環(huán)境從高空作業(yè)向陸地施工轉變。
640-8.jpg (90.68 KB, 下載次數: 305)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10 現(xiàn)有高層、超高層建筑造樓裝備的基本原理
針對高200m以上的建筑,建議采用爬升式造樓裝備(也稱為整體爬升鋼平臺模架裝備或造樓機),該裝備主要包括施工平臺、爬升系統(tǒng)、支撐系統(tǒng)、模板系統(tǒng)、塔吊和布料機等。
針對高200m及以下的建筑,建議采用落地式造樓裝備(也稱為空中造樓機),該裝備主要包括施工平臺、爬升系統(tǒng)、支撐系統(tǒng)、模板系統(tǒng)、吊裝系統(tǒng)和布料系統(tǒng)等。
目前,爬升式造樓裝備的模板開合和混凝土布料尚未實現(xiàn)自動化,落地式造樓裝備模板自動開合和混凝土自動布料處于試驗階段,兩種裝備的綁扎鋼筋均為人工完成。
綜合現(xiàn)有建筑3D打印設備結構統(tǒng)計分析結果,優(yōu)先選擇與造樓裝備集成的打印設備類型為機械臂和塔式,其次是桁架,最后是龍門式。
針對爬升式造樓裝備,可將布料機替換為塔式3D打印設備,也可將布料機替換為機械臂3D打印設備(圖11),通過連接裝置將帶有柔性導軌的機械臂3D打印設備與造樓裝備集成,不需要模板系統(tǒng)。
640-9.jpg (44.76 KB, 下載次數: 308)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11 集成造樓裝備示意圖
針對落地式造樓裝備,可將布料系統(tǒng)改造為龍門式3D打印設備,不需要模板系統(tǒng)。在結構方面,將現(xiàn)有3D打印設備與造樓裝備集成,需通過連接裝置(圖12)連接;在控制系統(tǒng)方面,需要進行坐標位置的初始化,從而實現(xiàn)與打印控制系統(tǒng)的集成。
640-10.jpg (35.03 KB, 下載次數: 304)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12 3D打印連接裝置
2.3 新型超高層3D打印設備技術方案
基于1.1節(jié)建筑3D打印設備的調研分析,提出了一些新型超高層建筑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如圖13所示。
640-11.jpg (189.44 KB, 下載次數: 327)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13 新型超高層3D打印設備的技術方案
針對現(xiàn)有附著爬升式3D打印設備不適用于設備框架外部結構(框架柱、樓板)打印的問題,提出了一種交替爬升式3D打印設備,見圖13(a)。
該設備包括導軌組件、打印裝置和提升系統(tǒng),其應用中,首先,通過打印裝置同步打印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和外框架;其次,使用提升系統(tǒng)吊裝鋼梁和壓型鋼板作為支撐,進行樓層板的打印;最后,通過提升系統(tǒng)提升導軌組件進行交替爬升,以拓展打印范圍。針對現(xiàn)有3D打印設備多數安置于工廠中且無法移動問題,提出了一種集裝箱式現(xiàn)場3D打印設備,見圖13(b)。
該設備可移動、可自動布設鋼筋,包括移動集裝箱、連接機構、打印機構、布筋機構等。針對現(xiàn)有塔式3D打印設備存在定位和打印精度不可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動態(tài)平衡塔式3D打印設備,見圖13(c)。
該設備包括門架、吊臂架、平衡臂架、標準配重組件和液體循環(huán)平衡組件,該設備在打印過程中,可根據打印頭移動速度控制流入、流出流量,使吊臂架和平衡臂架的力矩維持動態(tài)平衡,實現(xiàn)高精度定位和打印建造。
上述3種設備具有各自的適用范圍,交替爬升式3D打印設備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的打印,集裝箱式現(xiàn)場3D打印設備、動態(tài)平衡塔式3D打印設備均可與造樓裝備集成。
2.4 工程應用可行性分析
針對現(xiàn)有超高層建筑結構體系,采用現(xiàn)有3D打印設備工藝及材料,在工程中可實現(xiàn)復雜節(jié)點、異形模板以及裝飾及景觀等非承重結構的打印。研發(fā)了集裝箱式現(xiàn)場3D打印設備(圖14),可與爬升式造樓裝備集成。
640-12.jpg (70.6 KB, 下載次數: 272)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 圖14 集裝箱式現(xiàn)場3D打印設備實物圖
3D打印設備與造樓裝備協(xié)同作業(yè)的工藝為:
造樓裝備施工一定高度的核心筒結構后,通過集成于造樓裝備上的塔吊吊裝3D打印設備至已施工的核心筒結構內部;通過3D打印設備打印核心筒的二次結構;對核心筒二次結構進行安裝。
該工藝解決了采用現(xiàn)有超高層造樓裝備在二次結構施工中存在高空作業(yè)的問題,同時可為機電、電梯等墻體二次結構的自動化施工提供新思路。此外,還可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造樓裝備的核心筒預留孔洞封堵件、導軌墊塊的打印等。
總體而言,盡管未來3D打印技術在超高層建筑的建造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但以下方面還需深入研究:
(1)3D打印建筑結構研究。有必要打破傳統(tǒng)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建筑結構設計理念方法,開展適合3D打印的拓撲優(yōu)化結構、功能結構和低層、多層、高層及超高層新型建筑結構研究,以及相應的設計、打印建造等一體化的標準體系研究。
(2)3D打印設備工藝及配套技術研究。有必要開展全過程整體3D打印工藝研究,如水平結構、地下結構、一體化結構、拆除改造、多尺度結構、多材料結構等打印設備工藝;有必要開展適合超高層建造的打印材料及輸送技術研究;有必要開展打印質量檢測和調控技術研究;有必要開展打印設備與超高層建筑造樓裝備協(xié)同控制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
[1] WANG L X,DU W F,HE P F,et al.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3D printing of three-branch joints in treelike structure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20,146(1):04019167.
[2] BUCHANAN C, GARDNER L. Metal 3D printing in construction:a review of methods,research,application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9,180:332-348.
[3] NABONI R,KUNIC A,BRESEGHELLO L.Computational design,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of a material-efficient 3D printed lattice struc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mputing,2020,18(4):404-423.
[4] 周林,杜彩霞,張鵬,等.3D打印混凝土的各向抗壓性能研究[J].建筑結構,2022,52(6):85-89,75.
[5] IZARD J B,DUBOR A,HERVé P E,et al.Large-scale 3D printing with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s[J].Construction Robotics,2017,1:69-76.
[6] KEATING S J,LELAND J C,CAI L,et al.Toward site-specific and self-sufficient robotic fabrication on architectural scales[J].Science Robotics,2017,2(5):eaam8986.
[7] ANTON A,REITER L,WANGLER T,et al.A 3D concrete printing prefabrication platform for bespoke columns[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21,122:103467.
[8] DE SCHUTTER S,LESAGE K,MECHTCHERINE V,et al.Vision of 3D printing with concrete—technic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otential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18,112:25-36.
[9] SALET T A M,AHMED Z Y,BOS F P,et al.Design of a 3D printed concrete bridge by testing[J].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2018,13(3):222-236.
[10] VANTYGHEM G,DE CORTE W,SHAKOUR E,et al.3D printing of a post-tensioned concrete girder designed by topology optimization[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20,112:103084.
[11] 陳曉明,陸承麟,龔明,等.超大尺度高分子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研發(fā)與應用[J].施工技術(中英文),2021,50(21):41-45,63.
[12] FELDMANN M,KüHNE R,CITARELLI S,et al.3D-Drucken im Stahlbau mit dem automatisierte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J].Stahlbau,2019,88(3):203-213.
[13] WU H,LIEW A,VAN MELE T,et al.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a rib-stiffened vaulted floor for dynamic performance[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20,213:110577.
[14] LOWKE D,DINI E,PERROT A,et al.Particle-bed 3D printing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18,112:50-65.
[15] Soon to be constructed:world’s first 3D printed high-rise building[EB/OL].[2021.12.14].https://www.adgeco.com/soon-cons ... high-rise-building.
[16] MECHTCHERINE V,NERELLA V N,WILL F,et al.Large-scale digital concrete construction-CONPrint3D concept for on-site,monolithic 3D-printing[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9,107:102933.
[17] 廖選茂,戴立先,馬義俊,等.一種塔式3D打印機及其打印方法:CN103786235A [P].2016-01-27.
作者簡介
640-4的副本.jpg (47.8 KB, 下載次數: 307)
下載附件
2024-1-2 14:49 上傳
左自波,高級工程師,F(xiàn)任上海建工集團工程研究總院數字化建造研究室主任,上海市科技專家?guī)鞂<遥虾J薪ㄖ䦟W會數字建筑分會委員,上海市增材制造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校外導師,上海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JOM等SCI期刊審稿人。長期從事3D打印、三維掃描和智能控制等數字化建造技術研究與應用,致力于讓工程建造更簡單、更舒適、更經濟、更安全、更高效。牽頭或參與了上海建工3D打印科技試驗樓等30余項工程的建設或策劃。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級及上海市科研項目10余項。獲授權專利100余項;在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等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參編專著5部,參編標準2部。受邀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并作報告10余次。曾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飛翔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