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南極熊獲悉,3D打印技術領域的主要參與者Roboze和智利工業(yè)聚合物領域的領跑者Plastigen正在聯手,通過合作激發(fā)智利制造業(yè)的革命,此合作凸顯了智利制造商供應鏈轉型的潛力,不再需要從遙遠的供應商那里采購零部件。此次合作的應用涵蓋各個領域,包括從工具、備件到葉輪等最終用途組件,均可按需提供。
微信圖片_20230719212313.jpg (65.32 KB, 下載次數: 61)
下載附件
2023-7-19 21:23 上傳
Roboze
Roboze 以其超級聚合物和復合材料的制造成品和功能部件的高溫擠出技術聞名,在重塑智利和全球制造業(yè)方面正在取得重大進展。Roboze先進的3D打印技術已在超過25個國家部署,受到GE、Leonardo和美國軍方等行業(yè)巨頭的青睞。他們的增材制造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簡化生產流程,從而降低成本、縮短生產時間并增強設計靈活性。
Plastigen
Plastigen 是智利工程塑料市場的領導者,擁有超過 65 年的行業(yè)經驗,最近在其網站上宣布與 Roboze 結盟。此次合作為智利帶來了該公司所稱的“Plastigen/Roboze 3D 打印技術”,能夠開發(fā)和打印耐高溫、機械強度堅固、耐酸能力高的組件或化學制劑。
這項技術將使智利的各個行業(yè)受益,包括采礦、水產養(yǎng)殖、木材、葡萄酒、水果、賽車和醫(yī)療行業(yè)等。作為合作伙伴關系的一部分,Plastigen 將利用其數十年的專業(yè)知識和遍布智利的分支機構網絡,按需提供合格的3D 打印零件,并采用 Roboze 的創(chuàng)新 AM 系統和材料制作。
部署 Plastigen/Roboze 3D 打印技術的好處不僅僅限于行業(yè)準入和卓越的產品彈性,他們還根據客戶需求和規(guī)格定制將零件的制造變得簡單,并且有了全面的數字庫,零件的重復生產變得更加高效。這種本地化生產不僅降低了成本,還縮短了交貨時間。
Plastigen 與Mitsubishi Chemical、CAP Mineria、Salmones Pacific Star和Codelco銅礦開采公司等大公司有著悠久的成功合作歷史,進一步證實了其在提供優(yōu)質服務和產品方面的實力和信譽。Plastigen/Roboze 技術的采用已經在智利的賽車運動和航空航天領域掀起波瀾,有望在多個其他行業(yè)帶來一場革命。
1688646235114.jpg (75.47 KB, 下載次數: 59)
下載附件
2023-7-19 21:23 上傳
一些由技術進步、全球化、可持續(xù)性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等因素正在驅動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 4.0 是一個獲得巨大推動力的概念,它強調將數字技術集成到制造流程中。Roboze 與 Plastigen 的合作完美契合了這一趨勢,旨在重新定義傳統制造工藝,推動“智能工廠的進化”。這些互聯且能夠自主決策的智能工廠代表了制造業(yè)的未來。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網絡物理系統,尤其是 3D 打印,Roboze-Plastigen 合作伙伴關系為這些工廠在拉丁美洲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平臺。他們提供的本地化增材制造解決方案可以顯著提高生產力和運營效率,并通過減少材料浪費和能源消耗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Plastigen 首席執(zhí)行官 Daniel Irarrazabal 表示:“Roboze 的增材制造徹底改變了我們生產零部件的方式,實現了更快的生產時間、降低的成本和設計靈活性!逼淠康氖菫橹抢圃焐烫峁┛煽康母咝阅芗夹g部件來源,這些部件可根據其特定需求和需求量身定制,具有耐磨損、耐腐蝕、耐強機械、化學和熱暴露等性質。
這位首席執(zhí)行官在LinkedIn帖子中指出:“我們在 Plastigen 的主要目標是使用有潛力替代金屬的聚合物在本地制造耐腐蝕、耐高溫、耐化學試劑和苛刻機械要求的工業(yè)零件,同時減少交貨時間和成本。智利企業(yè)將有很好的機會優(yōu)化供應鏈,消除外部供應商的供貨困難!
Argo-500.jpg (243.34 KB, 下載次數: 70)
下載附件
2023-7-19 21:23 上傳
△Roboze 的 ARGO 500。圖片由 Roboze 提供。
增材制造的變革力量在此次合作中顯而易見。此次合作旨在重新定義傳統倉儲概念,將其轉變?yōu)閿底只,可以按需高效生產零件,并注重可持續(xù)性。在當前背景下,向數字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轉變尤為重要,因為技術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融合是全球的需求。Roboze 全球業(yè)務發(fā)展總監(jiān) Arash Shadravan 總結道:“我們共同擁抱增材制造的變革力量,打造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融合的未來,造福工業(yè)和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