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劉穎潔 王玲 供稿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tǒng)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段骨缺損是嚴重的骨科難治性疾病。骨組織工程通過在骨缺損區(qū)域植入多孔結構支架來引導和促進骨生成,能對大段骨缺損進行有效治療。聚己內酯(PCL)和水凝膠都是骨組織工程支架的常用材料。PCL機械強度高,但降解速率慢,生物活性低;水凝膠降解速率快,且能搭載細胞及生物活性因子,但力學性能差,難以承受缺損區(qū)域的生理載荷。
為了兼顧支架的力學與生物性能,以實現更好的骨重建效果,深圳大學一研究團隊構建了3D打印水凝膠/PCL核殼纖維支架。
pic1937.jpg (32.33 KB, 下載次數: 119)
下載附件
2023-5-6 20:39 上傳
圖1 3D打印水凝膠/PCL核殼纖維支架示意圖
如圖1所示,打印纖維由水凝膠內核和PCL外殼構成。水凝膠由海藻酸鈉與凝膠復合而成,并搭載了基質細胞衍生因子(SDF-1);PCL中復合了CS生物陶瓷納米片(SrCuSi4O10)。在植入初期,支架能為大段骨缺損的修復提供機械支撐。隨著植入時間增長,水凝膠逐漸降解并釋放SDF-1因子,SDF-1的釋放能促進間充質細胞在缺損部位聚集。水凝膠完全降解后,支架的核殼纖維結構將轉變?yōu)镻CL中空微管道結構,微管道的形成能引導骨生長與血管化。同時,PCL外殼中的CS納米片能不斷釋放出生物活性離子(Si, Sr, Cu),進一步促進骨缺損的修復。
3D打印制造的水凝膠/PCL核殼纖維支架如圖2所示。首先通過生物3D打印制造擁有直線正交結構的水凝膠/SDF-1支架,之后將其靜置于PCL/CS溶液中以構建PCL/CS外殼,靜置時間為10分鐘。
pic1938.jpg (44.15 KB, 下載次數: 113)
下載附件
2023-5-6 20:39 上傳
圖2 3D打印水凝膠/PCL復合支架的影像(A)與SEM圖像(B)
對3D打印水凝膠/PCL復合支架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其壓縮強度與壓縮模量分別為1.12 MPa與2.27 MPa,是純水凝膠支架的壓縮強度(0.51 MPa)與模量(0.83 MPa)的3倍左右。支架中水凝膠部分完全降解后,轉變?yōu)橹锌瘴⒐艿澜Y構的支架的壓縮強度和模量均發(fā)生大幅下降,分別為0.25 MPa和0.38 MPa。進一步對支架進行生物相容性測試,發(fā)現小鼠間充質干細胞和人臍靜脈內皮細胞都能正常黏附在支架表面。體外培養(yǎng)七天后,兩種細胞均布滿了支架,表明支架生物相容性優(yōu)異。
為了探究CS與SDF-1對骨生成和血管生成的影響,進行了體外與體內的對比實驗。體外細胞實驗結果表明CS納米片中生物活性離子的釋放顯著促進了間充質細胞的遷徙與聚集,而SDF-1對細胞行為的影響并不顯著。隨著水凝膠降解形成的PCL中空微管道能為細胞的移動進行引導。體內動物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在植入12周后,水凝膠/SDF-1+PCL/CS復合支架骨重建效果最好,其骨骼礦物質密度、骨體積分數、骨小梁數均明顯大于其他組別,表明在生物體內SDF-1和CS均對骨生成有促進作用。對植入支架進行了骨生成和血管生成的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證明CS納米片能顯著促進骨生成和血管生成。
pic1939.jpg (54.92 KB, 下載次數: 104)
下載附件
2023-5-6 20:39 上傳
圖3 小鼠顱骨植入實驗12周后的新骨生成情況
綜上,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3D打印水凝膠/PCL核殼纖維支架,在增強支架負載能力的同時顯著促進了骨缺損區(qū)域的新骨生成與血管化。
參考文獻:
Dong C, Wei H, Zhang X, et al. 3D Printed Hydrogel/Wesselsite-PCL Composite Scaffold with Structural Change from Core/Shell Fibers to Microchannels for Enhanced Bone Regeneration[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22, 246, 110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