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2-11-4 10:21 編輯
2022年11月4日,南極熊獲悉,美太空3D打印制造公司Redwire宣稱,計劃將向NASA國際空間站(ISS)發(fā)射更為先進的生物3D打印機。
iss060e020090-1200x800.jpg (176.34 KB, 下載次數(shù): 113)
下載附件
2022-11-4 10:09 上傳
△美國宇航局宇航員與國際空間站上的生物打印機一起工作
具體來說,Redwire與統(tǒng)一服務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生物技術(4D Bio3)合作,旨在發(fā)射該公司生物3D打印設備(BFF)的升級版。一旦到達那里,新的設備將用于研究在太空中3D打印人類細胞的潛力,以創(chuàng)建復雜的組織結構,例如幫助美國軍隊解決士兵半月板損傷等問題。
Redwire太空制造和運營執(zhí)行副總裁John Vellinger說:“BFF是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技術,可能對地球上人類健康和患者護理的未來產(chǎn)生重大影響。國際空間站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測試平臺,以推進這些尖端技術,這些技術使商業(yè)用戶和科學研究界能夠進行關鍵調(diào)查,有朝一日將擴展到未來的商業(yè)空間站。”
1.jpg (71.28 KB, 下載次數(shù): 111)
下載附件
2022-11-4 10:09 上傳
△國際空間站
Redwire的3D打印進展
在過去的18個月中,Redwire進行了一系列收購,使其成為軌道系統(tǒng)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該公司于2021年6月收購了航空航天制造商Adcole Space和Deep Space Systems,隨后又收購了以微重力3D打印專業(yè)知識而聞名的Made In Space公司。
Made In Space的Archinaut微重力3D打印技術以前曾被用于實現(xiàn)先進的構建,例如衛(wèi)星安裝的“虛擬望遠鏡”,以及深空觀測應用。過去,該公司還與Braskem合作開發(fā)了“Braskem Recycler”,這是一個旨在回收國際空間站上廢棄零件的系統(tǒng)。
從那時起,該公司進一步實現(xiàn)擴張。Redwire與SPAC合并后成功實現(xiàn)了上市,市場估值為6.15億美元。并繼續(xù)向商業(yè)領域和實驗性生物打印行業(yè)擴張所需的資金。去年,該公司啟動了 ISS Redwire Regolith Print研究,旨在確定3D打印風化層進入月球結構的可行性。
除了對國際空間站的研究外,Redwire現(xiàn)在還將在“軌道礁”上進行生物3D打印,這是一個由Blue Origin和Sierra Space領導的商業(yè)空間站項目。該公司還收購了微重力打印公司 Techshot,首席執(zhí)行官Peter Cannito稱此舉“與該公司的3D打印戰(zhàn)略高度契合”。
BFF_Social-Friendly_CreditRedwire-800x533.jpg (67.41 KB, 下載次數(shù): 102)
下載附件
2022-11-4 10:10 上傳
△Redwire的生物3D打印設施BioFabrication Facility和空間站實驗處理器
BFF獲得了一項新任務
Redwire的BFF和高級空間實驗處理器(ADSEP),共同構成了第一個能夠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制造人體組織的系統(tǒng)。通過精確放置成人多能干細胞,該系統(tǒng)能夠創(chuàng)建比人類頭發(fā)寬度小幾倍的超細生物墨水層,可以構建成可行的結構。
至關重要的是,為了防止組織塌陷,BFF現(xiàn)在采用了Redwire開發(fā)的細胞培養(yǎng)系統(tǒng),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強它們,達到在重力下自我支撐的程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2到45天。
隨著進一步的研發(fā),Redwire相信這項技術可以用來解決移植患者器官供體短缺的問題。從本質(zhì)上講,通過3D打印患者專用植入物,該公司預計能夠消除對未來捐贈者的任何風險,同時大大減少患者器官排斥的任何可能。
盡管這些進展距離實現(xiàn)還有幾年的時間,但BFF目前能夠打印和培養(yǎng)具有藥物研發(fā)、疾病建模和組織工程應用的類器官。借助該機器的最新版本,Redwire旨在通過生物打印具有軍事治療潛力的膝關節(jié)半月板,將這些功能投入實際應用,然后將其研究并送回地球。
該公司升級后的3D生物打印機將于2022年11月6日上午 5:50 ,搭乘補給火箭從 NASA 的瓦勒普斯島太空港飛往國際空間站。該任務將攜帶三個額外的有效載荷。
△發(fā)送到國際空間站的AddUp Metal3D系統(tǒng)的渲染圖
微重力3D打印的進步
近年來,國際空間站已成為3D打印研發(fā)的溫床,商業(yè)和學術研究人員都在尋求在微重力條件下測試新興技術。今年早些時候,AddUp透露它已經(jīng)向國際空間站發(fā)射了一個金屬3D打印演示器,它將作為歐洲航天局(ESA)“Metal3D”項目的一部分。
在3D生物打印中,CELLINK早在2019年就與Made in Space(現(xiàn)在是Redwire)合作,以確定國際空間站上潛在的軌道生物打印潛力。最初啟動時,人們認為該計劃可能會對在陸地上進行的藥物篩選和癌癥研究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架改裝飛機上測試了一臺零重力電子3D打印機。通過不斷地以45個角度上下飛行,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在這條曲線的頂部)進行測試,同時在微重力下獲得短暫的失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