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22-2-11 14:10 編輯
來源:Polymaker
2021年10月13日,由Polymaker贊助,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chuàng)新中心3D打印服務中心主辦的2021“Polymaker杯”中國(國際)3D打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成功舉辦,45支團隊強強對決,展現(xiàn)精彩創(chuàng)意構想,展示精美設計作品。最終經(jīng)過兩輪初選和現(xiàn)場復賽,國內(nèi)外共計評選出了32支團隊晉級決賽。
640-6.jpeg (21.48 KB, 下載次數(shù): 83)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基于3D打印無人雙體船
抗險救災
2021年七月的一天,上海下起了傾盆大雨,周暢和其團隊成員們在上海交通大學木蘭樓208辦公室商量著模型船舶下水試驗和定位控制的事項,閑聊中,大家談起了當時鄭州洪水災情的最新情況。
640-1.jpeg (27.28 KB, 下載次數(shù): 76)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我們正準備試驗的動力定位技術,可以保證船舶自動定位在固定的地點,這不正能利用在洪水中,幫助救災嗎?”隨著這一想法的提出,大家開始了頭腦風暴。平時做試驗常采用的3D打印技術,正好可以應用在小型無人船的設計制作中。夏日的煩悶和試驗的苦惱,在這一刻被大雨和靈感的交流清洗一空。
640-2.jpeg (53.62 KB, 下載次數(shù): 80)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3D 模型
很快大家決定將想法付諸于實踐。通過過去一年一起參加的各種各樣的比賽,小組成員們早已彼此熟識來。根據(jù)各自的優(yōu)勢和專長,有了不同的分工。周暢將大家的想法進行了梳理,并逐條列出,最終將要做的工作分成了兩個大的方向,分別是:模型制作和軟件編寫。
640-3.jpeg (59.83 KB, 下載次數(shù): 77)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模型制作
關于船舶模型實體,小組內(nèi)部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首先確定模型的原型將使用樹脂材料,采用SLA 光固化技術,進行3D打印配合。后期如需增加模型強度,將改為使用含有碳纖維和玻璃纖維的材料。與此同時,也總結出了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
1.為了使船舶在洪水中具有足夠的操縱性,需要采用足夠多的全回轉螺旋槳來應對洪水中復雜的環(huán)境,那么如何來設置無人船的螺旋槳?
2.為了實現(xiàn)立體化、空間化搜救,如何加載空中搜救和水下搜救的功能?
3.不同部分如何互相聯(lián)絡、并快速到達搜救地點,完成搜救工作?
640-4.jpeg (8.59 KB, 下載次數(shù): 85)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3D模型
為了解決主船體部分的控制問題,成員們自主設計了小型船的全回轉螺旋槳,并采用四槳設計來完成無人船部分的全驅動控制和動力定位功能。
對于水下部分,主船體在設計上采用了自設的水下無人艇。由于洪水災情中,水下的環(huán)境尤其復雜,水下無人艇和主船體部分將通過有線操控一起行動,以避免在復雜環(huán)境中水下無人艇與主船體斷聯(lián)和丟失。
空中搜救部分將采用無人機進行搜救,無人機將和主船體進行組網(wǎng),同時將在主船體中設計無人機機艙,便于無人機的聯(lián)絡和起降。這樣做使得,無人機和主船體形成了類似于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關系,主船體部分能搭載物資,也能提高無人機的搜救范圍,同時無人機將反饋需救援點,由主船舶派遣子船舶運送物資或者提供救援需求。
成員們預計自主開發(fā)一款軟件來進行集成,以實現(xiàn)四個部分實體的聯(lián)絡工作,即:無人機、水下無人艇、主控船舶和次級船舶。
640-5.jpeg (103.16 KB, 下載次數(shù): 94)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軟件編寫
關于軟件編寫,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難點是如何實現(xiàn)不同子模塊的通信,以及實現(xiàn)子模塊的自主控制和位置保持的算法。首先是不同模塊之間的通信,因為只有實現(xiàn)不同模塊之間的通信,不同模塊之間才能知道相互之間的位置,從而實現(xiàn)不同模塊之間的配合。目前采用的是實驗室的位置采集系統(tǒng),然后通過終端電腦進行統(tǒng)一控制,在實際環(huán)境中將換成高精度的GPS進行位置采集。
640.jpeg (21.37 KB, 下載次數(shù): 79)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3D打印的小型無人船
然后實現(xiàn)自主控制和位置保持也不簡單,比如想實現(xiàn)動力定位,保證主船舶在洪水中不隨波逐流,就要有算法,確保不同的螺旋槳實時提供不同的推力以及方向,同時要盡量減少電量的損耗。
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有恰當?shù)臑V波算法,來得到準確的環(huán)境載荷,有了正確的外力,我們才有了控制的基礎,然后迅速對推力分配進行最優(yōu)化,并反應到推進器上去,這樣就能實現(xiàn)無人船各種行為的控制,和位置保持。
模型的制作,軟件的編寫,在有條不紊進行的過程著,一次一次進行著試驗。
640-7.jpeg (69.66 KB, 下載次數(shù): 90)
下載附件
2022-2-11 13:17 上傳
△測試
每一次試驗中,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仍記得一天傍晚,滿懷期待的少男少女們,搬著作品走向試驗室,每個模塊都很重,搬運起來十分不便,好不容易將作品放到了試驗地點,便出現(xiàn)了一個大問題。
全回轉螺旋槳的連接處在搬運過程中發(fā)生了損壞,但預約好的試驗室使用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成員們只能對螺旋槳進行些簡單處理讓其能暫時使用。之后,嘗試讓船舶下水,在水中,船舶按照指令可以順利地做很多動作,但到了關鍵的一步時,又出現(xiàn)了問題。
成員們構想的是船舶能在急流中保持穩(wěn)定,但當在下達這樣的指令后,主船只能在水中緩慢地進行打轉。這與預設的效果完全不一致。不過大家沒有灰心,很快重整旗鼓,首先重新設計了螺旋槳的連接處,以保證其強度。
隨后分析船舶打轉的原因,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直接購買的螺旋槳主機的輸出并不穩(wěn)定,導致算法輸出與實際輸出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此船舶會出現(xiàn)打轉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xx和成員們對幾個螺旋槳主機進行了推力試驗,得到了推力曲線。并依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對算法進行了修改。
此作品以鄭州洪水災情為起點,下一步,將進一步優(yōu)化不同子模塊之間的協(xié)同控制,以及子模塊控制的模糊化處理,以此來應對更加復雜的環(huán)境,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比如海難事故的搜救,海邊浴場的安全警戒和一定空間的全方位立體監(jiān)控,甚至可以探索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可能性。
“我們的這項作品可以大大提高洪水搜救的效率,幫助救助更多的人,但本項目的應用場景及前景應該更加廣闊,可以為我國的無人化作戰(zhàn)提供更多的思路”。
蔣晨悅 軍事迷,項目的主力
關于Polymaker:
Polymaker是一家專注于3D打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yè),致力于用卓越領先的技術、高質(zhì)量的產(chǎn)品和細致專業(yè)的服務,推動3D打印技術在各個行業(yè)的深入應用,目前已成為世界一流的擠出式3D打印材料的創(chuàng)新者和供應者。產(chǎn)品遠銷世界各大洲,被廣泛應用在汽車、航空航天、工業(yè)制造、醫(yī)療、消費等多個領域中。
|
上一篇:NMB使用阿博格塑料無模成型技術APF量身定制的生物反應器下一篇:美國中情局投資電子3D打印油墨初創(chuàng)企業(yè)Electron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