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22-1-29 15:26 編輯
供稿人:閆萬權、田小永 供稿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tǒng)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集成多功能材料具有重量輕、性能穩(wěn)定等特點,且在制造過程中通常更省時、更具成本效益。然而,通過傳統(tǒng)制造工藝將集成多功能材料用來制造具有復雜內(nèi)部結構或仿生多功能結構仍存在很大的難度。3D打印技術的出現(xiàn),為集成多功能材料的生產(chǎn)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別是其中4D打印技術將可以將刺激響應材料與3D打印工藝相結合,提供了一種一體化成型可編程智能材料結構的方式。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通過FDM打印工藝使用兼具形狀記憶與壓阻性能的炭黑(CB)-聚乳酸(PLA)復合多功能材料打印仿生縫隙結構,得到具有雙功能傳感和自傳感驅動集成傳感-致動器(PISA)的方法。
研究人員從蝎子腿部的縫隙結構獲得靈感,如圖1(a)所示,蝎子腿部的縫隙可以感知微小的機械刺激,以檢測獵物。研究人員通過4D打印技術打印PISA樣件,且通過設置打印參數(shù),打印出從底部到頂部的梯度仿生間隙結構,如圖1(b)所示。
pic1616.png (268.57 KB, 下載次數(shù): 132)
下載附件
2022-1-29 11:48 上傳
圖1 靈感來源與樣件結構:(a)蝎子腿的縫隙結構 (b)PISA樣件的仿生縫隙結構 對PISA樣件進行機械刺激產(chǎn)生彎曲變形,在上下兩個不同方向彎曲時,可以使線間間隙減小而接觸或增大而分離,PISA樣件的電阻則會由于電子隧穿效應而相應的減小或增大,如圖2(a)所示。除應變傳感功能之外,PISA樣件同時擁有溫度傳感功能。當樣件被加熱時,PLA基體材料的膨脹使得炭黑顆粒間距增大,宏觀電阻增大,冷卻后可恢復。且當溫度達到一個閾值后,部分縫隙由于膨脹后接觸,樣件組織將再度下降,如圖2(b)所示。
pic1617.png (144.09 KB, 下載次數(shù): 142)
下載附件
2022-1-29 11:48 上傳
(a)
pic1618.png (122.96 KB, 下載次數(shù): 122)
下載附件
2022-1-29 11:48 上傳
(b) 圖2 傳感功能:(a)機械應變傳感 (b)溫度傳感 研究人員還打印出手指結構,用于驗證PISA的主動觸摸功能,如圖3所示。最初手指結構被加熱彎曲并冷卻固定形狀,經(jīng)熱風槍的加熱,手指逐漸伸直的同時阻值增大,觸摸到手機屏幕后,由于先增加后減小,使得手指結構的阻值發(fā)生跳躍。PISA能夠主動觸摸物體并獲得電阻信號反饋,從而形成主動感知能力,促進了未來傳感器-執(zhí)行器的融合。
pic1619.png (210.8 KB, 下載次數(shù): 131)
下載附件
2022-1-29 11:48 上傳
圖3 主動觸摸手指結構及其主動感知功能 參考文獻:
DB. Chen, QP. Liu, ZW Han, et al. 4D Printing Strain Self-Sensing and Temperature Self-Sensing Integrated Sensor–Actuator with Bioinspired Gradient Gaps[J]. Adv. Sci. 2020, 7: 200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