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醫(yī)藥衛(wèi)生報
2022年1月12日,南極熊獲悉,鄭大一附院大血管外科宋燕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兩例高難度主動脈手術,術后患者恢復順利。一位50歲的男性患者,以“腹痛1月余”為主訴入院,外院CTA提示:腹主動脈瘤樣擴張,累及腹腔干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和雙腎動脈。
nimg.ws.126.jpg (49.93 KB, 下載次數(shù): 135)
下載附件
2022-1-11 09:00 上傳
累及內(nèi)臟動脈的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一直是治療的難點,傳統(tǒng)外科開放手術極具挑戰(zhàn)性,創(chuàng)傷巨大,并發(fā)癥高,死亡率高。主動脈腔內(nèi)修復術雖然是主動脈疾病的主流治療方式,微創(chuàng)且并發(fā)癥少,但是累及內(nèi)臟動脈的純腔內(nèi)治療(開窗支架或分支支架技術)是極復雜的技術操作,術前要精準測量動脈瘤形態(tài)和各重要分支開口的部位,術中也需要極高的手術技巧。本例腹主動脈瘤累及內(nèi)臟動脈的患者,采用3D打。ù蛴〕鲅懿≡钅P停Ⅲw外開窗、精準定位內(nèi)臟四分支動脈及血管開窗位置,成功完成手術。
nimg.ws.126-1.jpg (86.25 KB, 下載次數(shù): 165)
下載附件
2022-1-11 09:00 上傳
另一位53歲的男性患者,以“右側肢體無力伴語言不清,胸主動脈瘤3天”為主訴入院,于外院查頭頸CTA提示主動脈弓動脈瘤,瘤體累及左鎖骨下動脈、左頸總動脈,錨定區(qū)不足,3D打印輔助體外三開窗,完美隔絕胸主動脈瘤并重建弓上三分支。
nimg.ws.126-2.jpg (86.18 KB, 下載次數(shù): 167)
下載附件
2022-1-11 09:00 上傳
這兩項技術的開展,標志著鄭大一附院大血管外科宋燕團隊在主動脈疾病的腔內(nèi)治療上邁入了國內(nèi)的第一梯隊。
|
上一篇:3D生物打印新技術——懸浮層增材制造,為治愈深度皮膚損傷帶來福音下一篇:浙大錢勁、吳子良、肖銳團隊:3D打印多響應PNIPAM-PEGDA自折疊雙層水凝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