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結尾處,有一段劇情是在博文女校內董老的宿舍樓里,董必武與毛澤東會面,徹夜長談直至黎明。上海青年藝術家劉雙與朱穎據此共同創(chuàng)作了油畫作品《黎明即起》,日前入藏中共一大紀念館。
640.jpeg (59.1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2021-10-15 09:43 上傳
圖說:油畫作品《黎明即起》 受訪者供圖(下同)
油畫《黎明即起》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1921年6月,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接到通知,令其派2名代表到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初,董必武作為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赴上海參會。他們住進上海湖北善后公會,在這次會議上,時年35歲的董必武與小自己7歲的毛澤東相識,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從石庫門走到天安門,直至終生。
畫面上,毛澤東在董必武所住房間內(現博文女校內),拿著一份文件談論著,董必武坐在一側注視著毛澤東。陽臺外可以看到對面的石庫門建筑,背景是上世紀20年代初上海的城市輪廓,遠處依稀可見該時期的大世界與外灘的萬國建筑群等標志性建筑。畫面中呈現的書籍典著,包括《共產黨宣言》《新青年》雜志等建黨初期的代表性文獻,背景中兩棵法國梧桐樹的交織象征了建國偉人的友誼與理想的蓬勃生長。
640-1.jpeg (44.58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2021-10-15 09:43 上傳
圖說:捐贈儀式現場,作者劉雙、朱穎合影
作者運用了19世紀法國學院派現實主義的繪畫技法,背景結合同時期印象派繪畫語言。通過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的思想與當代寫實繪畫語言進行融合與創(chuàng)新,讓藝術與黨史相結合,營造出歲月的鉤沉與跨越時空的場景氛圍,重新構建組合了特定空間和光色背景下的偉人形象。
由于缺乏部分寫實繪畫必須的歷史素材資料,使得這張作品在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創(chuàng)作者為偉人的人物造型使用了現代化的數字三維建模,同時在建模上做了模擬的光色處理,室內低色溫的燈光,與室外高色溫的黎明的冷光相互呼應。三維建模和3D打印等高科技技術的應用,加上特型模特的介入,讓真實的歷史場景在油畫中得到還原。
在背景最遠處,東方即將升起的朝陽把光芒映射到整個畫面,紅色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標志性色調,畫面中既有現實主義寫實的人物表達,也有象征主義的構成語言,還有現代印象派繪畫中色彩的浪漫主義表現,表現了兩位青年偉人在建黨初期對于國家未來的憧憬與希望。
640-2.jpeg (56.98 KB, 下載次數: 66)
下載附件
2021-10-15 09:43 上傳
圖說:作者劉雙、朱穎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
劉雙表示:“很榮幸能夠有機會把自己的作品捐贈給一大,作為青年人,我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習了紅色文化,感悟革命初心,希望能用自己的美術創(chuàng)作傳承紅色經典,弘揚革命精神。”
|
上一篇:航空航天大咖悉數到場,中國航空航天增材制造技術發(fā)展論壇在上海舉辦下一篇:讓村民住上3D打印房,清華大學教授在打造3D打印房屋‘樣板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