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南極熊獲悉,韓國全北國立大學的科學家與中國材料供應商武漢長弢新材料合作,3D打印出了新型可穿戴自供電傳感器。
據(jù)悉,這種3D打印的傳感器,是基于一種獨特的鋇負載PVDF聚合物材料,能夠有效地收集人類運動產(chǎn)生的壓電能量。事實證明這種傳感器能夠利用電荷來檢測壓力輸入,并將其轉(zhuǎn)化為信號,這是高性能增材制造可穿戴電子產(chǎn)品發(fā)展的一大進步。
image-57.png (301.45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2021-2-20 11:47 上傳
△研究人員通過將3D打印傳感器安裝在跆拳道腰帶上,并以不同程度的力量反復打擊它來進行測試,圖片來自《Nanoscale》雜志
壓電驅(qū)動的電子產(chǎn)品
自供電傳感器在可穿戴式醫(yī)療或運動相關監(jiān)測設備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因此它們成為越來越熱門的研究課題。與普通電池驅(qū)動的設備相比,自供電技術通常更加緊湊和環(huán)保,同時制造成本也更低。
壓電器件在這一領域具有特別的前景,這要歸功于其靈活性、凈功率輸出和易于制造,性能也有所提高。雖然PVDF已經(jīng)成為3D打印這些傳感器的流行基礎材料,但為了實現(xiàn)最佳的壓電性能,通常需要用成核添加劑填充。
在以往的研究中,將材料與聚合物混合后得到的器件功效有限,而添加鈦酸鋇(BTO)可以提升理想的性能,但會造成顆粒聚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使用類似成分的3D打印傳感器,以一種新穎的 "榫卯 "形結(jié)構。
image-58.png (363.49 KB, 下載次數(shù): 45)
下載附件
2021-2-20 11:57 上傳
△科學家們的3D打印傳感器建立在BTO-PVDF基礎上,圖片來自《Nanoscale》雜志
3D打印的傳感器陣列
研究人員確定了最佳的PVDF-BTO配方,他們使用Musashi 公司的機械臂式3D打印機,將材料分散成薄膜。然后將銀漿打印到設備的表面,然后用鎳帶標記電極,并在電場下進行拋光。
所得的傳感器被排列成7×7平方厘米的U形陣列,并進行了表征測試。初步結(jié)果顯示,樹脂中沒有明顯的BTO沉淀。有趣的是,團隊還發(fā)現(xiàn),增加薄膜中BTO濃度水平對壓電特性有相關影響。
例如,那些由10%的納米鋇顆粒(NPs)組成的原型表現(xiàn)出24.3 pC/N的電流。加載濃度為50%的樣品,則將這一數(shù)值提高到69.1 pC/N?紤]到最佳性能需求,將后一種傳感器后來被部署在體育評估中,被安裝在跆拳道護具上。
當被擊打時,這些傳感器能夠根據(jù)產(chǎn)生的電壓量來檢測不同程度的力,這可以證明是一種有用的運動員訓練工具?茖W家們還提出,未來可以3D打印到其他可穿戴設備上,能夠在不需要外部電源的情況下監(jiān)測各種體育活動。
研究結(jié)果在題為 “Mortise–tenon joint structured hydrophobic surface-functionalized barium titanate/polyvinylidene fluoride nanocomposites for printed self-powered wearable sensors.” 的論文中進行了詳細介紹。" 該研究由Hai Li、Hoseong Song、Mengjie Long、Ghuzanfar Saeeda和Sooman Lim共同撰寫。
微信截圖_20210220131108.png (96.06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2021-2-20 13:11 上傳
編譯自:3dprintingindus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