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數(shù)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張海鷗團隊 | |||||||
---|---|---|---|---|---|---|---|
名稱 | 智能微鑄鍛銑 | 郵箱 | zholab@hust.edu.cn | 教育程度 | 課題組 | ||
代碼 | 網址 | 點擊訪問 | 區(qū)域 | 湖北 | |||
學科/類別 | 工學 | 院系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 學校/單位 | 華中科技大學 | ||
張海鷗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所在單位: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歷:研究生(博士)畢業(yè) 學位:博士學位 畢業(yè)院校:東京大學 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學術榮譽: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電話:027-87543493、13607104836 職稱:教授 郵箱:zholab@hust.edu.cn 學校教師主頁:http://faculty.hust.edu.cn/zhanghaiou/zh_CN/index.htm 主要研究金屬及FGM零件增材制造、新材料制備成形加工一體化、機器人成形、燃料電池等離子熔射制造等技術裝備、增量制造過程計算機模擬等。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總裝預研、國防預研等課題20多項,與西航動力、西飛國際、中船重工461、東風汽車、武鋼等公司合作多項,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Power sources、Thin Solid Films、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中國科學等權威和核心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因開發(fā)“熔射制造碳化鎢合金模具技術”而獲得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作為中國學者首次獲日本模具技術協(xié)會獎(排名第1),并寫入日本粉體粉末協(xié)會研究功績獎。2012年底歐共體增量制造研究機構(ROPOLAC)在著名的《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雜志綜述文章中引用3篇中國研究論文皆出自本團隊,研發(fā)的技術唯一被列為來自中國的國際金屬零件高效直接成形技術之一,為國內外同行關注;獲13項中國發(fā)明專利。 2012年以來,張海鷗教授發(fā)明的金屬3D打印技術“智能微鑄鍛銑”,在3D打印中同步復合鍛打技術,成功應用一臺設備,短流程輕載荷綠色制造出鍛件,改變了國內外鑄鍛焊銑分離、流程長、需大型鑄鍛削設備、耗資源重污染、復雜件無法整體制造的傳統(tǒng)制造模式;突破了3D打印無鍛造而難得鍛件的世界難題。 并且以電弧增材與連續(xù)等材微鍛及熱處理同步復合并融合減材銑削新思想,獨創(chuàng)緊湊柔性機構,實現(xiàn)了增-等-減材與調質集成制造;提出磁-電-光-力多能場多尺度混態(tài)成形模擬方法,揭示超常態(tài)應力變形和組織演變規(guī)律,建立形性并行設計-制造-測控集成智能系統(tǒng),創(chuàng)立了中國領先世界的鑄鍛銑一體化超短流程綠色智能制造新模式與裝備。成功制造難焊接中碳鋼發(fā)動機過渡段并通過烏克蘭標準質量檢測和實機考核;美國GE公司測試GH4169高溫合金疲勞性能超過鍛件;發(fā)明被Wohlers Report 2017報道,并獲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金獎、中國發(fā)明特別獎,以及中國和美國發(fā)明專利等。 主要研究方向 金屬、陶瓷及FGM零件增量材制造技術與裝備、新材料制備、成形、加工一體化技術與裝備、機器人數(shù)字化成形、燃料電池等離子熔射制造技術、增量制造過程計算機模擬等。 開設課程 先進制造技術(本科生) 數(shù)字化成形與制造(碩士生) 機械學院博士生概論課(博士生) 近年的科研項目、專著與論文、專利、獲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等離子激光復合直接快速精細制造金屬模具技術基礎” “高溫梯度材料等離子激光復合創(chuàng)形創(chuàng)質并行無模成形技術基礎” “混相噴射數(shù)字化制造燃料電池復雜形狀模塊”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立體梯度復合電極的等離子數(shù)字化熔射制造” “難加工復雜零件電磁輔助等離子熔積銑削復合無模精確制造” “等離子熔積與微連鑄連軋復合直接精確制造高性能零件” “多功能梯度零件電-磁場柔性復合熔積控制直接成形” 其他縱向科研項目: “等離子激光復合直接快速制造技術研究”,部委預研項目 “等離子熔積/銑削復合無模制造梯度功能高溫零件”,部委預研基金 “等離子熔積-微型軋制復合直接精確成形高性能零件”,部委預研基金 “多功能梯度零件電磁復合高效增材制造”,部委預研基金 863項目: “新型汽車摩托車覆蓋件模具等離子熔射數(shù)字化制造” “汽車模具的熔射快速制造技術中的虛擬系統(tǒng)” “高溫材料等離子激光復合快速成形技術” “中溫固體燃料電池連接板的制造” “支持長壽模具快速設計與制造的梯度材料直接成形混態(tài)場仿真與優(yōu)化” 與國家骨干企業(yè)合作項目: "等離子熔積-微軋復合制造發(fā)動機過渡段",西安航空動力有限公司 "高爐風口的低成本快速制造",武漢鋼鐵股份公司 "高速重軌矯正輥的低成本快速制造與修復",武鋼—華科聯(lián)合研究中心 "等離子熔射制造轎車覆蓋件模具",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工藝研究所 "3D打印鐵路合金鋼組合**工藝",成都鐵路工務有限公司 授權發(fā)明專利: [1]張海鷗等;金屬模具熔射制造方法 [2]張海鷗等;直接制造金屬模具與零件的方法及裝置 [3]張海鷗等;熔射制造模具的方法 [4]張海鷗等;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三合一電極制作方法 [5]張海鷗等;零件與模具的無模直接制造方法 [6]張海鷗等;制造功能梯度零件或材料的送粉器 [7]張海鷗等;一種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制備方法 [8]張海鷗等;零件的無模熔融層積制造方法,申請國際發(fā)明專利 [9]張海鷗等;工模具的熔積制造方法 [10]張海鷗等;零件與模具的熔積成形復合制造方法 [11]張海鷗等;一種制備梯度功能材料的方法 [12]張海鷗等;一種用于増材制造的變胞成形裝置 [13]張海鷗等;直接制備球墨高合金鑄鐵的方法 [14]張海鷗等;數(shù)字化快速制造軟件 [15]王湘平,張海鷗等,功能梯度材料CAD/CAM系統(tǒng) 榮譽與獎勵: (1)1999度日本模具技術協(xié)會獎;張海鷗、中川威雄;熔射制造表面帶天然 飾紋不銹鋼和超硬合金模具,該研究成果寫入日本粉體粉末協(xié)會研究功 績獎,并因此獲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2)日本天田機械振興財團獎勵基金項目的資助。 (3)東京大學生產獎勵基金會獎學金 (4)日本MITSUTOYO獎學金 (5)華為獎教金 (6)培養(yǎng)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分別獲省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論文、優(yōu)秀碩士論文、優(yōu)秀博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