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印刷工藝(Three-Dimension Printing,3DP),該技術(shù)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Emanual Sachs教授發(fā)明于1993年,3DP的工作原理類似于噴墨打印機,是形式上最為貼合“3D打印”概念的成型技術(shù)之一。3DP工藝與SLS工藝也有著類似的地方,采用的都是粉末狀的材料,如陶瓷、金屬、塑料,但與其不同的是3DP使用的粉末并不是通過激光燒結(jié)粘合在一起的,而是通過噴頭噴射粘合劑將工件的截面“打印”出來并一層層堆積成型的。
1.jpg (27.37 KB, 下載次數(shù): 342)
下載附件
2014-1-8 21:56 上傳
3DP三維印刷工藝(Three-Dimension Printing)原理
首先設(shè)備會把工作槽中的粉末鋪平,接著噴頭會按照指定的路徑將液態(tài)粘合劑(如硅膠)噴射在預(yù)先粉層上的指定區(qū)域中,此后不斷重復(fù)上述步驟直到工件完全成型后除去模型上多余的粉末材料即可。
該工藝的特點是成形速度快,成形材料價格低,適合做桌面型的快速成形設(shè)備。并且可以在粘結(jié)劑中添加顏料,可以制作彩色原型,這是該工藝最具競爭力的特點之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多部件裝配體非常適合用該工藝制造。缺點是成形件的強度較低,只能做概念型使用,而不能做功能性試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