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顧恒 連芩
供稿單位:機械制造系統(tǒng)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血管網在為組織提供營養(yǎng)、氧氣,代謝廢物,傳導信號,調節(jié)環(huán)境溫度和PH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快速制造三維血管網結構將大大促進組織修復、細胞治療和藥物篩選的研究。
為此,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Ouyang等人提出了一種通用的打印方法意在克服三維結構保真性、細胞分布均勻性和血管網絡互通性等方面的挑戰(zhàn)。該方法無需借助模板或細胞種植的方式,通過交替打印含有內皮細胞的明膠和GelMA水凝膠材料來實現原位內皮化。如圖1所示,明膠材料具有溫敏特性,溫度交聯(lián)具有可逆性。GelMA材料具有光敏特性,在光引發(fā)劑的作用下利用紫外光交聯(lián)具有不可逆性。利用上述特性交替打印這兩種材料并分別交聯(lián),37℃下明膠呈液相,流失后可留下孔隙網絡結構。
微信截圖_20200729120641.jpg (20.38 KB, 下載次數: 154)
下載附件
2020-7-29 12:07 上傳
圖 1 原位內皮化制造方法 為了研究內皮細胞的原位內皮化效果,研究人員設計了兩種結構: 第一個是的柵格結構,在相鄰層之間具有正交定向的互連通道;第二種相互平行的通道結構。第7天的培養(yǎng)結果如圖2所示。通過免疫染色也顯示了內皮細胞粘附標記蛋白CD31的表達,證實內皮細胞已經形成匯合的單層。
微信截圖_20200729120651.jpg (37.99 KB, 下載次數: 159)
下載附件
2020-7-29 12:07 上傳
圖 2 柵格通道和平行通道的內皮細胞分化結果 與同軸打印、模板制造、內皮細胞種植等仿生血管制造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幾點優(yōu)勢:(1)可直接制造具有管狀結構的連通網絡(2)細胞分布均勻性更高(3)可定制化打印不同的通道結構。該方法除了用于組織的制造,還可以用于基于水凝膠的微流控技術和自支撐、可灌流的水凝膠結構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
Ouyang L , Armstrong J P K , Chen Q , et al. Void‐Free 3D Bioprinting for In Situ Endothelialization and Microfluidic Perfusion[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30(1)
|